4月13日,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将人类体细胞使用化学小分子重新编程,诱导转化为多潜能干细胞,这些干细胞表现出胚胎干细胞的关键特征,成功逆转了人体细胞的发展轨迹。
干细胞是人体的“种子”细胞,可以分化成为肌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血细胞等各种体细胞,目前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和组织器官的修复,大众熟知的骨髓移植就是利用造血干细胞移植重塑白血病患者的造血系统。
目前,干细胞根据其可以分化、增殖为多种体细胞的特性,已经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其他一些内外科疾病等,都已经具有良好的效果。
过去,胚胎干细胞的获取需要从早期胚胎中提取,这样的细胞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但是提取胚胎干细胞需要破坏胚胎,这被认为是破坏生命的行为,受到严格的伦理约束,利用胚胎干细胞来治病,似乎是一种“以命换命”的行为。
受到低等生物再生过程的启发,邓教授团队发现高度分化的人成体细胞在特定化学小分子组合的诱导下,可以发生类似低等动物细胞可塑性的变化,基于此发现,团队进行了大量的筛选组合,最终成功诱导人多能干细胞的转化。
这次全新技术的研发,突破了以往干细胞制备技术的局限性,使得干细胞的制备更加安全、更易于标准化、临床使用也会更加便捷,使我国再生医学和干细胞领域的发展更上了一个台阶,未来对于重大疾病的治疗有了更加光明的前景。
TheEnd
图片来源:google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