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消毒液中灭亡,还是在消毒液中畅泳消毒液 [复制链接]

1#

说起冬天你会想起什么?

是雪花飘飘,十里银装?

是香气扑鼻、热气腾腾的火锅?

是琳琅满目、时尚靓丽的新衣服?

还是已经在多省散发,呈现点多、面广、持续时间长的新冠疫情?

随着气温下降,新一轮的疫情席卷而来,山西、广东、内蒙古、北京等地均有多个病例报告。低温之所以会助涨新冠病毒的嚣张气焰,一方面是因为病毒在低温条件存活时间更久,另一方面是人们在气温降低后的主要社交活动也都放到了相对密闭的室内。

预防病毒传播,除了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被动防守”外,还可以选择使用消毒产品对日常环境进行主动消毒,这样不但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播,而且对其他病菌也有一定防护作用。

但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消毒液,真的能把顽强的病毒彻底杀灭吗?病毒到底是在消毒液中灭亡,还是在消毒液中畅泳?这个问题,「消毒剂液体定量杀灭病毒试验」可以给到你答案。

PART01

试验原理

原理并不复杂,《消毒技术规范》(版)2.1.1.10的简单来说就是将病毒与消毒剂混合,作用一段时间后,接种到单层细胞板,然后培养一段时间,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情况以确定残留病毒的滴度,通过对照组与试验组杀灭对数值计算其杀灭率,通常用TCID50法或噬斑法来测试病毒滴度。

我们通常将评价试验分解为两个部分——中和剂鉴定试验与病毒灭活试验。

PART02

中和剂试验步骤

如前所述,通常将病毒与消毒剂混合作用一段时间后,测定残留病毒滴度来评价消毒剂对病毒的杀灭效果,但是在实际试验中往往会有残余的消毒剂对宿主细胞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对结果的判读,因此我们往往还需要加入一个中和剂鉴定试验来确保消除残余消毒剂的作用,来体现消毒剂的真实灭活效果。

中和剂预备试验:

01中和剂+细胞→培养

(观察所用中和剂对细胞的生长有无影响)

02(消毒剂+中和剂)+细胞→培养

(观察中和产物溶液对细胞生长有无影响)

03(消毒剂+细胞)→培养

(观察消毒剂对细胞生长有无影响)

评判标准:预备试验结果显示,中和剂和中和产物,在正式试验的最高浓度下对细胞生长无影响。

中和剂正式试验:

01消毒剂+病毒悬液→接种细胞培养

(观察所试消毒剂对病毒有无抑制或灭活作用)

02(消毒剂+病毒悬液)+中和剂→接种细胞培养

(观察残留消毒剂被去除后,病毒是否可恢复对细胞的感染作用)

03中和剂+病毒悬液→接种细胞培养

(观察中和剂对病毒有无抑制作用)

04(消毒剂+中和剂)+病毒悬液→接种细胞培养

(观察中和产物,或未被完全中和的残留消毒剂对病毒有无抑制作用或对检测方法有无干扰)

05病毒悬液→接种细胞培养

(观察病毒是否可正常生长,并将其结果作为阳性对照值)

06未接种病毒的细胞→培养

(观察其生长是否正常)

所选用的中和剂必须能够有效去除残余消毒剂的影响,通常合格的中和剂需要满足以下几点:

1)第1组无试验病毒,或仅有少量试验病毒生长;

2)第2组有较第1组显著为多,但较第3、4、5(组)显著为少的试验病毒生长;

3)第3、4、5(组)病毒生长与原接种量相近;

4)第6组细胞生长正常;

5)连续三次重复试验才能够说明所选用的中和剂合格。

PART03

病毒灭活试验

通常我们测试设置试验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3个组。

试验组

根据所测消毒剂对其他微生物的杀灭或灭活剂量估计,设定适宜的浓度与作用时间组(不少于1个浓度,3个作用时间),对作用时间的设计应不短于30s。

阳性对照组

用去离子水代替消毒剂,按试验组规定步骤加入病毒悬液进行试验和培养,观察病毒生长是否良好。

阴性对照组

用不含病毒的完全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观察所用培养基有无污染,细胞是否生长良好。

评判标准:

(1)病毒灭活试验,可用于评价医疗器械、食具、物体表面和皮肤用化学消毒剂对病毒的灭活效果。病毒的灭活滴度,应达到4个对数值。

(2)在正常情况下,3次试验的平均灭活对数值≥4.00,可判为对测试病毒污染物消毒的实验室试验合格。同时,阳性对照组病毒滴度对数值应在5~7之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