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粒缺伴发热FN的风险化疗方案有哪些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虽然近年来,随着肿瘤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恶性肿瘤的治疗至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肿瘤治疗的方式及药物的选择也更加个体化,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化疗现在仍然是肿瘤治疗的基石。骨髓抑制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引起的最主要不良事件,其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感染风险甚至死亡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如何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Q1:话说,骨髓有三系,为什么最先下降的是白细胞?

骨髓有三系,即红系、粒系、巨核系,分别产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红细胞半衰期为d左右,血小板半衰期为7d左右,但中性粒细胞的半衰期仅为8~12h,因此骨髓必须不断产生中性粒细胞。化疗药物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使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凋亡后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导致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所以,骨髓抑制时最先下降的白细胞,当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减少到1.0×/L时,机体的抵抗力就会降低,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寿命最短的白细胞由于程序化死亡后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入不敷出,自然是下降最早的。

Q2:中性粒细胞下降至何种程度才能被诊断为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2.0×。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

轻度(ANC<1.0×)

中度(ANC0.5×~1.0×)

重度(ANC0.5×)

Q3:中性粒细胞减少如此常见,如何做到未病先防?

首先进行危险度分级

回顾性分析表明,在接受辅助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化疗方案是化疗所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最重要的预测因子。因此,分层管理首先要对化疗方案进行危险度分级,高风险方案定义为对于化疗初治患者的FN发生率20%的化疗方案,中等风险方案定义为FN发生率介于10%~20%的化疗方案,低风险方案为FN发生率10%的化疗方案。

Q4:哪些化疗方案属于FN的风险方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