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德邦证券,陈铁林)
1.受益科研投入持续增长,科研试剂前景广阔
1.1.生命科学研发高景气,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科研服务类产品包括科研试剂、耗材、仪器设备、配套技术服务等,按照所属领域,科研服务可分为研发阶段和商业化生产两大类,其中研发阶段又可细分为基础科研和药物研发两类,前者主要由科研单位和高校等前端研发机构驱动,后者主要系生物医药公司研发投入所致;商业化生产主要系产品端迎来上市潮后带来产能扩张需求的快速增长。
基础科研是国家大力投入方向,近几年国内科研投入增长显著,据国家统计局显示,年中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亿元,比上年增加.5亿元,增长10.2%。从投入来源看,企业端对研发投入贡献最大,投入占比达到76.6%。
与海外国家相比,WorldBank和OECD预计年中国研发支出约亿美元,从绝对额来看仅次于美国的亿美元,但按照占GDP比例来看,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年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仅2.2%,低于海外发达国家。
生命科学是科研投入重点:
生命科学一直是基础研究最重要方向之一,顶级期刊Science和Nature杂志每年会公布当年十大科学突破。近三年的十大科学突破,其中大部分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学界对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情。
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近几年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发投入达-亿美元,且保持在6.5%-6.9%的增速。国内方面,根据科技部数据显示,年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投入已达亿元,同比增长20.8%;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投入约占8%,仅次于美国与欧洲地区。
1.2.科研试剂是生命科学研究基础,应用领域广泛
科研试剂诞生于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分析检测的基础研究工具,科研试剂具有品种多、用量小、应用领域广、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在实验教学、药物研发、疾病防控、医学研究等领域应用广泛。
科研试剂可分为化学试剂和生物试剂两大类:
化学试剂:可分为高端试剂、通用试剂和特种化学品几大类,高端试剂品质高、价格贵,主要用于包括医药合成砌块、生物标记物、特种催化剂、标准对照品等。按照纯度(杂质含量的多少)化学试剂可分为高纯、光谱纯、基准、优级纯、分析、化学和试验纯等7种。
生物试剂可细分为三类:
1、分子类:主要用于核酸及小分子合成、剪切以及连接的单个产品或试剂盒等;2、蛋白类:主要以蛋白质作为原料,包括重组蛋白、抗体、蛋白芯片等;3、细胞类:主要围绕体外细胞进行实验,包括专注于细胞培养、转染、凋亡、裂解的单个产品或试剂盒。科研试剂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原料、设备及耗材的生产,下游则包括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及CRO企业等。
1.3.科研试剂市场规模测算
由于科研试剂下游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因此市场规模测算较为复杂,我们分为生物试剂和化学试剂两类进行估算,其中生物试剂市场规模分为科研端和商业化生产端:
生物试剂:
1)在科研端(包括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研发资金投入约亿元(预计-年复合增速约为13.8%),参考刘海龙发表在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上的《国内实验试剂供应链现状、问题与对策》,预计科研试剂耗材占研发支出的比例约20-25%左右,我们假设科研试剂的占比为10-15%,即对应其中生物科研试剂市场规模约为87-亿元,预计到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亿元。
2)在商业化生产端:生物药企业方面,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年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约在亿元(预计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参考各生物药企业公告,生物药毛利率普遍在80-90%之间,即成本约-亿元左右,假设其中试剂占比约10-15%,对应市场规模约35-亿元,同理计算年市场规模约为71-亿元。IVD企业方面,参考菲鹏生物招股书,预计年中国IVD原料(核心是酶/抗体/抗原)市场规模约63亿元,预计到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1.5%。
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下游应用更加广泛,除了生物医药以外还包括材料、新能源、环保、航空航天、半导体和芯片等制造业。我们仅列举化学药品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化学纤维制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电子器件制造业等行业进行参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以上各行业合计研发支出约亿元,假设其中化学试剂消耗占比10-15%,则对应市场规模约-亿元。(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下游应用领域兴起,带动试剂需求快速增长
2.1.生物试剂中分子类占比最大,科研机构用户占主要份额
下游客户可分为工业和科研机构两类:对于工业客户,一般用于产品检测、生产或研发,单个工业客户的需求往往极大,但出于成本考虑通常对价格较为敏感。科研客户一般用于教学或科学项目研究,对试剂的检验效率、准确度和质量标准要求较高,科研客户的需求具有品类繁多、单个订单金额相对较小、对价格敏感度较低等特点,由于科研机构数量众多、且单价相对工业往往较高,因此占据下游主要市场份额,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年全球科研机构客户市场占比约64%,国内占比约72%。
中国生物科研试剂市场中占比最大的是分子类试剂,年国内市场规模约69亿元,占比达50.9%,蛋白类试剂和细胞类试剂市场规模分别约为40亿元和27亿元,占比分别为29.4%和19.7%。
2.2.分子试剂应用领域广阔,市场格局较为分散
分子类试剂主要包含分子生物学酶和缓冲液等,其中酶是分子试剂中应用最多的产品,包括PCR/qPCR系列酶、内切酶、转录酶等,酶的下游应用场景包括核酸诊断、高通量测序、扩增、生物药产业链等多个领域。
下游应用场景一:高通量测序高通量测序
(NGS)过程中需要各种酶(如聚合酶、连接酶等)的参与,NGS应用场景包括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肿瘤诊断、生殖遗传筛查、流行病学研究等,目前临床应用较多且较成熟的为NIPT及肿瘤诊断。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NIPT市场规模从年的8.1亿元增长至年的5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60%,预计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基于NGS的肿瘤诊断市场规模从年的4.3亿元增长至年的2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预计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
下游应用场景二:分子诊断
分子诊断同样也是分子酶的重要应用领域(如聚合酶、逆转录酶等),其应用场景从传染疾病检测,拓展到肿瘤个体化诊疗、血液筛查、产前筛查、遗传性疾病筛查、药物代谢基因组学等领域,市场较为广阔。
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年国内分子诊断市场规模达84亿元,预计-年市场年复合增速达28.5%,预计年分子试剂市场规模将达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3.2%。
下游应用场景三:mRNA疫苗
mRAN疫苗是当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