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五四逆散肠痈阑尾炎,痛风痹证 [复制链接]

1#
程少为现在哪里就诊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4395.html
肠痈——谷越涛医案

侯某,男,6岁。阳谷县石门宋公社龙虎寨大队社员,年8月求诊。右下腹持续疼痛已四五天。初时满腹作痛,天后疼痛局限于脐部右下方。自述已服过治阑尾炎中药3剂,方中有当归、赤芍、公英、双花、乳香、没药等清热、解*、活血、行瘀之品,未见疗效,疼痛且有继续加重之势。细询病情,知病人恶寒、肢冷,痛处有灼热感,局部疼痛越重,身冷也越明显。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心烦,口苦,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苔薄*,脉弦数略沉。证属阳热内郁,气机不畅,局部气血瘀滞,予以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处方:柴胡9g,白芍1g,枳实9g,元胡9g,川楝子9g,甘草6g。

上方1剂后,右下腹热痛明显减轻。身不觉寒,四肢转温,恶心止。继服两剂,诸症消失,随访两年,未见复发。《伤寒解惑论》《经方临证集要》《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论:恶寒脉数,是肠痈证。肢冷脉弦,是四逆散证。四逆散者,是从气机论治。

《金匮》肠痈一:诸脉浮数,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疮痈。

摘(重复)真武汤肠痈医案解:肠痈之症,发热脉浮数者,不是外感,是内有瘀阻之象。肠痈内阻,阴阳不能交通。阳浮不交,则脉浮数,阳气郁阻,则见发热。肠痈之病,因肠为腑,故病则热瘀,而本为湿寒凝滞。故肠痈之病,有热瘀,也有湿寒。热瘀则有大*牡丹皮汤,湿寒凝滞,则有附子薏苡败酱散。本案真武汤,也是湿寒之型。

肠痈——程敦夫医案

喻某,女,34岁。自诉素有痛经病,经潮则感腹俱痛,经停则痛止。此次腹痛发作,亦当经期,但月经净后,腰痛缓而腹痛剧,羁延数日不解,乃来就诊。

右下腹肿如拳大,疼痛拒按,腿曲不能伸,转侧甚难,自觉乍寒乍热,寝食俱废,舌质红、薄白苔,脉象弦数而滞。诊断为肠痈。…治以行气导滞,解*消瘀,宣通肠胃。拟四逆散作煎剂

柴胡9克枳壳4.5克白芍9克大*9克象贝9克青木香9克败酱9克紫花地丁1克,连服3剂,大便溏呈酱色,痛减、肿块消除大半,腿曲能伸。再服剂,肿块全消,按之亦不痛,稍觉不适。仍以原方去大*,取剂,停药调养而愈。程敦夫;也谈四逆散的临床运用,3,《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急性阑尾炎——王占玺医案

田某,病历号,女性,4岁,工人,年3月7日初诊。自6个月前发现右下腹痛,断续发作,且经常服用镇痛剂,每日3至4片,经常带着镇痛片备用。个月前曾因右下腹痛,注射庆大霉素3天后好转。近4天右下腹疼痛加重,心烦急躁,头晕乏力,睡眠多梦。自个月前即发现头晕心慌,近日头晕,甚而不能坚持工作。舌红苔少,脉象弦细而数。心肺无异常改变。右下腹回盲部明显压痛,并有反跳痛,肝脾均未触及。白血球14,/毫米3,中性88,淋巴细胞1%。遂诊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处以四逆散加味,并嘱其停服其他药物。

柴胡5.0克芍药0.0克甘草10.0克枳壳10.0克薤白15.0克台乌药5.0克广木香10.0克败酱草30.0克,服用4剂后,右下腹疼痛明显减轻,眩晕消失,右下腹仍有轻度压痛,复查白血球7,/毫米3,中性70,淋巴30%。舌脉同前。

前方加尾连6.0克,又服4剂后,右下腹疼痛等症状全部消失,嘱将前方再服4剂为之善后。《伤寒论临床研究》《名医经方验案》

慢性阑尾炎——王琦医案

程某,女性,患慢性阑尾炎,自觉右少腹胀痛,时发时止,近又发作,诊得脉弦细而涩,舌苔薄白。中医辨证为肝失疏泄,肠道气机郁滞使然,用四逆散加红藤、木香,服三剂后痛止。

按:肝失疏泄,引起肠胃气机郁滞而出现脘腹胀痛等症,临床屡见不鲜。本例慢性阑尾炎,据其脉症,断为肝郁气滞所致,故用四逆散加木香疏泄肝气以宣通肠道郁滞,配合红藤以清热消肿。《经方应用》

14慢性阑尾炎——王占玺医案

果某,女性,44岁,家庭妇女,年9月19日初诊。自月前发现右下腹髂窝处疼痛,每于过劳或紧张时疼痛发作,曾于xx医院诊为“慢性阑尾炎”。此次疼痛发作两天,呈交替性胀痛与牵引痛,已两天未能缓解,但无恶心呕吐。食欲睡眠便通均可,既往无其他病史。

舌被轻度白苔,舌质正常,脉象沉弦。心肺无异常改变。腹部平软,肝脾均未触及,回盲部明显压痛,但无抵抗紧张。证属肝气郁结,阳郁于里,不能宣达,拟舒肝和胃为治,用四逆散倍芍药:柴胡1.0克枳壳6.0克芍药18.0克甘草6.0克

服下首煎之后,于右髂窝处有些挖痛热减,翌日疼痛减轻大半,服药剂疼痛消失,劳动亦未再发,惟偶而稍有似痛非痛之象,服药3剂后,疼痛消失未发,脉弦象消失转弱,嘱将前方隔日服1剂,服用7剂,以巩固疗效。至10月4日复查,诸自觉症状消失未发,脉沉而绥和,逐将前方7剂共为细末,早晚各服10.0克,为善后处理。《伤寒论临床研究》《名医经方验案》

慢性阑尾炎——胡希恕医案

崔某,男,38岁。9年3月17日来诊:慢性阑尾炎,屡次发作。与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合方加薏苡仁。其中白芍五至六钱,薏苡仁八钱至一两。三剂症已。

编者按:此案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中“阑尾炎的治疗经验”的崔某案所指并非同一人,将其年龄、来诊时间对比可知。

《胡希恕病位类方解》中提到:“四逆散、当归芍药散合方,宜作煎剂,治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的合并证。后世舒肝散之适应证,大都宜本方——加大薏苡仁用量治慢性阑尾炎不宜下者,甚验。”

胡希恕先生在讲座中更进一步阐述:“大柴胡汤与大*牡丹皮汤合方治阑尾炎的时候,如果病是慢性的,没有太大的热象,也有柴胡证,大致都可以用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方。不过当归、川芎两味温性药不要用得太多,都搁6克就行,最好再加薏苡仁。薏苡仁这味药,它有排脓的作用,因为陈久性的阑尾炎,它有化脓的转机,但不是太明显。而腹痛是经常见到的,这个情形用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胡希恕医案医论集悴》

论:薏仁不是排脓的,是祛湿的,痈因寒而生,寒因湿而凝,附子与薏仁,一湿一寒。

阑尾炎术后粘连——王占玺医案

霍某,男性,43岁,教师,年1月0日初诊。自二年前作阑尾手术后粘连,经常回盲部牵引落痛不愈,每于走路急时疼痛加剧,按之亦痛,持续不愈,食欲不振。既往无其他病史。舌苦薄白,脉象弦滑。回盲部有手术切迹,且有明显压痛,推移时亦疼痛。处以四逆散加味:柴胡5.0克白芍5.0克枳壳10.0克甘草6.0克薤白1.0克乌药5.0克尾连3.0克半夏1.0克

上方加减服用1剂右下腹疼痛消失而愈,愈后八个月,于年9月10日随访复查,患者右下腹痛,自从愈后未再复发,只偶有局部胀痛,但回盲部无抵抗紧张压痛。又与前方加夏枯草15.0克,嘱再服1剂,为之善后。《伤寒论临床研究》《名医经方验案》

论:本案阑尾炎,术后粘连,实际是仍是术前的气阻而壅塞。手术能割去病灶,却不能调畅气机,行气解郁。术后粘连牵引作痛,仍是弦急痉挛之象,仍是弦滑木郁之不解。四逆散,调畅气机也。

痛风——路志正医案

患者,男,53岁。足趾疼痛反复发作16年,诊断为痛风。现足趾疼痛,伴腹部不适,腹胀,得矢气而舒。舌体胖,舌质黯滞,苔薄白而滑,脉沉弦小滑。中医辨证肝胃不和,脾虚湿盛。治法:疏肝和胃,理脾祛湿。处方:柴胡1g,白芍10g,炒枳壳1g,炒苍术10g,陈皮10g,泽兰1g,土茯苓15g,萆薢15g,醋香附10g,益母草15g,甘草4g,生姜片。服用上方半月后诸症改善,疼痛消失。《经方治痹》

关节炎——欧阳锜医案

贺某,男,54岁。患风湿性关节炎久不愈,五心热,下肢酸冷作痛,初以独活寄生汤,冷痛稍减,继服不但无效,反而冷痛加重。医者再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冷痛也不解,并见口苦咽干,舌苔微*而滑,脉沉细。此例上焦热象毕露而下肢冷痛不解,实属上热下寒,为上下阴阳格拒,上热是真,下寒是假,系审证用药的关键。用吴茱萸研末醋调,敷足心涌泉穴以引热下行,连敷三晚,下肢冷痛明显减轻,小便*而短少,大便溏而不爽,真热假寒之象已露,再与四逆散加川牛膝、稀莶草,忍冬藤、木防已、晚蚕砂,连服半月,下肢冷痛遂罢,上热下“寒”之证亦随之消退。

《内经》谓“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说明人体的气无处不到,但分化为阴阳营卫清浊之气,应各行其道,不能相悖。气的升降出入失常,究属虚寒之脱,或为阳热之闭,是辨证的关键。只要辨明寒热两证,虽见证有表里、上下之分,均可异证同治。根据气的升降出入之理,汇参仲景全书,用四逆散疏通表里、上下,乃从用四逆散得到启发。《当代医家论经方》

痹证——周祖山医案

患者,女,48岁。四肢各关节肿痛活动不利约1年。患者膝踝关节局部发热,手脚发凉,舌质红,苔*腻,脉弦数。辨证为湿热型痹证。予柴胡1g,炒枳实10g,白芍1g,炙甘草10g,苍术0g,萆薢10g,牡丹皮15g,赤芍15g,5剂后关节热痛减轻。续方5剂,手足凉感消失。继服1个月后,病情缓解,关节活动较自如。《治方治痹》

购书学习,进群,请加好友(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