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外用药 http://m.39.net/pf/a_6985657.html近日,美国基因疗法公司Alnylam向两大疫苗巨头辉瑞、Moderna发起诉讼,起诉原因是Alnylam认为两家公司开发mRNA新冠疫苗时侵犯了自己的脂质纳米颗粒(LNP)技术的专利,Alnylam的诉求为“不低于合理的特许权使用费”的“对使用其技术的公平补偿”。
目前,Moderna给出了明确的回应,称在年后重新设计了新的脂质解决了当下新冠mRNA疫苗的递送问题(Alnylam声称Moderna至少在年就获知了其LNP技术,当时两家公司曾就潜在的商业交易举行了几次保密会议);而辉瑞则是未作出任何回应。
,辉瑞和Moderna的mRNA新冠疫苗以.81亿美元和.75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占据全球药物TOP10榜单的第一、第三名;如果被Alnylam起诉成功,按照过往的LNP技术专利交易的“特许权使用费”标准参考,可能至少是10亿美元级别的。
Alnylam在专利诉讼方面也颇有经验,其曾就商业机密问题将对手Dicerna告上法庭,最后Dicerna以支付大约万美元等额资产的代价来解决诉讼。
01
当下的mRNA疫苗研发,离不开递送系统LNP
首先,不得不给大家厘清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作用机制的区别。
灭活疫苗是将“死掉的病*”抗原片段递送进人体,由于不能进入细胞,往往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和微弱的细胞免疫,形成记忆B细胞和较少的记忆T细胞;mRNA疫苗则是将病*的遗传物质递送人体,使得部分人体细胞表达病*抗原,引发强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而高中和抗体(体液免疫)、高细胞免疫(T细胞),又是决定疫苗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从上可以理解为什么灭活疫苗“更安全”,mRNA疫苗“更有效”。
mRNA疫苗核心物质mRNA是由细胞核内的DNA转录而来,mRNA担当了细胞内“信使”的角色,其指导“蛋白制造工具”核糖体的蛋白生产工作。近年来,人们发现并运用这一机制,打开了治疗许多疾病领域的大门,新冠疫苗仅是其中之一。
mRNA基于不稳定、亲水性、带负电荷等特性,mRNA难以穿过带正电荷的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并且会被核酸酶迅速降解,这成为研发mRNA疫苗的核心痛点。
所以,mRNA疫苗需要LNP这样的递送系统在其进入细胞之前“保驾护航”。
LNP由可电离的阳离子磷脂、胆固醇、辅助磷脂、PEG修饰的磷脂4个部分组成,其中最核心的成分是阳离子磷脂(占30-50%),不仅可以与带负电的mRNA静电结合将其包裹起来提供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而且可以有效与带负电的细胞膜发生结合从而在胞内释放mRNA。
目前,LNP凭借着生产方便、配方易调节、*性小等优点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全球主流的递送载体之一。
据医药魔方统计,目前全球进入临床的40多个mRNA疫苗项目中,超30种采用LNP技术。且早在年,全球第一个获批上市的siRNA药物Patisiran就应用了该技术。
以此可以看出,我们国家要实现mRNA疫苗的自主可控,拿下LNP递送载体技术至关重要,否则就会被卡脖子或核心利益被分一杯羹。
02
国产厂商遇到的问题:绕开专利技术有效性的平衡
不可否认,国内疫苗厂商在递送载体技术层面与海外仍然有很大差距,且海外厂商在LNP专利布局十分严密,不少厂商也通过引进LNP技术授权实现mRNA疫苗的抢先开发,如康希诺选择与全球LNP工艺开发龙头Precison合作,云顶新耀与Providence进行合作,复星医药则选择与辉瑞缔结联盟。
实际上,引进海外技术也并不能一劳永逸,一方面引进成熟的LNP技术可能需要花费企业难以承受的代价,另一方面以较小的代价引进尚未被验证的技术和工艺,同样有不小的失败风险。
比如Curevac的第一代新冠疫苗的失败,除了使用未经修饰的mRNA、剂量选择方面存在失误,也不排除还有递送载体的因素在其中,公司采用Acuitas的LNP技术,目前并未被完全验证。
当然,也有部分国内的厂商成功绕开了其他厂商LNP专利或者研发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NP递送技术。
最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