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发烧了,医院去,难免会让你带娃去做个血常规,可好不容易做完了,拿到了宝宝的验血单,可是这上面那些或高或低的指标,到底怎样才代表宝宝的身体好?怎样代表宝宝的身体不好呢?
其实血常规化验单上,看懂一些参数就能看到宝宝身体的变化。
那这些参数的变化和宝宝的身体有哪些密切的联系呢?今天我就教大家如何识破这些变动的参数!
宝宝的血常规
主要看这3类参数的变化
其实如何看懂血常规,主要看的就3类参数: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参数变化,宝妈们知道这3大参数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吗?
像白细胞就相当于人体免疫系统的“*队”。
当外邪入侵体内时,体内阳气就驱动体内的白细胞“上阵杀敌”,这也是为什么宝宝发烧或是病*/细菌感染时白细胞会降低/升高的原因。
而红细胞是人体内的“运输机”。
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把氧气运送到全身各处,然后把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走。
血细胞里面最重要的一种蛋白是血红蛋白,通常宝妈们在血常规化验单里也能看见它的身影,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如果宝宝长期摄入的铁不够,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最后血小板其实是血管内的“修理工”。
当宝宝不小心划伤时,宝妈们会发现血流一会儿就会止住,这都是血小板的功劳,当身体出现血管破损时,血小板就会迅速在受伤部位黏附、聚集帮助血管迅速恢复。
如果血小板数目降低,人体止血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一旦宝宝出现流血现象,就有可能出血不止、止血困难的情况。
这3类参数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但是宝妈可能会说,我知道了它们的功能,但是现在如果给我一张血常规的化验单,我还是不会看啊,到底要如何一一识破这些数据呢?
首先我们通过一张血常规的单子,带大家一步一步认识这些密密麻麻的参数!一般超过参考值的范围就代表数值在升高,低于参考值就表示数值在降低。
◆和白细胞相关的参数
和白细胞相关的一般是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NEUT%)和淋巴细胞%(LYMPH%),而且这3类数据一般需要综合分析才能知道宝宝到底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感染。
温馨提示:
大部分血常规报告单上的参考范围都是成年人的标准,而学龄前宝宝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和成年人是不同的,所以最好让专业的儿科医生解释一下哟~
◆和红细胞相关的参数
和红细胞相关的也有3类参数: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压积(HCT)。
可能有的宝妈会说,我家宝宝的这3类参数在哪个区间变化是正常的呢?
下面这个表是判断宝宝贫血程度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基本数值:
上面只有2类参数的变化,那还有1类呢?
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当血红蛋白的参数范围在减少时,红细胞的参数范围也是在减少的,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可能意味着宝宝有这3大类病症:
◆和血小板相关的参数
在观察血小板的变化时,一般宝妈只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