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蛋白递送新工具改造细菌可收缩注射系统实
TUhjnbcbe - 2023/8/3 21:08:00

撰文

木兰之枻

蛋白和DNA/RNA等为代表的生物大分子在重大疾病防治中的潜力巨大,如何实现生物大分子的高效特异性递送是领域内的关键技术难题(NatBiotech综述

基因编辑治疗离我们还有多远?——论有效的递送方式)。蛋白递送技术方面,类病*样蛋白递送体系eVLPs可实现治疗性蛋白/核糖核酸(RNP)复合物向原代细胞和小鼠多种组织的高效递送(Cell

刘如谦团队开发蛋白复合物递送新工具—改造逆转录病*实现治疗性蛋白的体内高效递送);细菌可收缩注射系统(Contractileinjectionsystems,CIS)中的发光杆菌*力基因簇(PhotorhabdusVirulenceCassette,PVC)也能介导目标蛋白向小鼠细胞和小鼠体内的有效递送(SciAdv|江峰/金奇团队报导病原菌分泌系统改造成高效蛋白递送工具)。虽然蛋白递送技术进展迅速,但特异性递送研究仍面临多种挑战。非特异性递送容易引发安全风险,极大的限制了蛋白药物的应用前景和疾病靶向治疗的开展。

年3月30日,医院(HHMI)、麻省理工学院Broad研究所的张锋实验室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Programmableproteindeliverywithabacterialcontractileinjectionsystem的论文。文章对细菌来源的胞外可收缩注射系统(eCISs)中的发光杆菌*力基因簇(PVC)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改造。改造后的PVCs可实现多种功能性蛋白如Cas9、碱基编辑器及*素蛋白向人源细胞及动物体内的高效特异性递送,为蛋白递送技术的开发与优化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基因治疗、癌症治疗及生物防治提供了技术保障。

已知发光杆菌*力基因簇(PVC)编码的PVCs颗粒是发光杆菌Photorhabdus来源的胞外可收缩注射系统(eCISs)。PVC基因簇长度约20kb,共包含16种核心基因pvc1-16,它们编码的蛋白是功能性PVCs颗粒组装的关键因子。组装过程中,效应蛋白Pdp1和Pdf在N端信号肽的引导下会被导入至PVCs颗粒中并最终递送至目标细胞。

研究者首先在大肠杆菌中重建了PVCs表达体系,这为后续的系统性改造奠定了基础。随后的研究发现,N端信号肽可将多种目标蛋白如GFP、Cre、锌指蛋白酶以及Cas9等导入至PVCs颗粒并成功递送至昆虫细胞Sf9中,这表明PVCs颗粒是极具潜力的蛋白递送工具。

目前PVCs颗粒结合目标细胞的机制仍不清楚,但可收缩尾噬菌体(与PVCs颗粒结构类似)的相关研究提示,pvc13基因编码的尾丝蛋白Pvc13是关键。随后的研究也证实,对Pvc13进行蛋白工程改造可以显著改变PVCs颗粒对细胞的亲嗜性。以EGFR高表达且对腺病*Ad5易感的人肺腺癌细胞系A为例:融合有腺病*Ad5-knob结构域或DARPinE01结构域(可特异性识别EGFR受体)的突变体Pvc13-Ad5-knob和Pvc13-E01-DARPin能增强PVCs对A细胞的结合能力,最终实现目标蛋白的定向递送。研究还发现,以Pvc13-Ad5-knob突变体为基础构建的PVCs颗粒可将Cas9、锌指蛋白酶ZFD等基因编辑工具递送至HEKFT细胞中并实现目标位点的基因编辑。研究还指出,根据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特异性指导Pvc13改造,可以构建出具有细胞选择性的PVCs颗粒。以CD4高表达而CD11b不表达的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细胞为例,Pvc13-CD4-DARPin(特异性识别CD4)而非Pvc13-CD11b-DARPin突变体(特异性识别CD11b)为基础构建的PVCs颗粒可高效杀伤Jurkat细胞。此外,Pvc13-E01-DARPin突变体(特异性识别EGFR受体)为基础构建的PVCs颗粒可特异性靶向EGFR阳性细胞系如A和A,但缺乏靶向EGFR阴性细胞系如Jurkat和3T3的能力。研究者最后还证实,对Pvc13尾丝蛋白进行蛋白工程改造还可以构建出用于小鼠体内定向递送的PVCs颗粒,这证实了PVCs颗粒用于在体蛋白定向递送的可行性。

总体而言,本研究证实,PVCs颗粒的细胞特异性递送主要取决于Pvc13尾丝蛋白与目标受体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可对PVCs颗粒进行多样化的蛋白工程改造,最终实现蛋白在细胞和动物水平的定向递送。虽然PVCs蛋白定向递送系统依然存在多种不足,但全新的蛋白定向递送系统为疾病靶向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原文链接

1
查看完整版本: 蛋白递送新工具改造细菌可收缩注射系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