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以工程化设计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兴、前沿领域。合成生命体往往具有高度复杂性,这决定了其需要海量的工程化试错性实验,即需要快速、低成本、多循环地完成“设计—构建—测试—学习”这一闭环。
在过去的十年间,新的使能技术和工作方式加快了合成生物学的设计-构建-测试-学习过程。年,由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发布的人工合成淀粉这一科研成果更是合成生物学领域激动人心的创新成果。另外,基因组工程已扩展到生物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DNA合成、编辑和重新编码正在帮助解决疑难杂症,也在新冠病*检测和疫苗研发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满足广大合成生物学研究和转化工作者对于相关学科发展和经验分享的渴求,丹纳赫生命科学协旗下多家子公司联合转化医学网将于2月16日晚举办合成生物学创新与发展网络应用研讨会,会议将聚焦于当前合成生物学的前沿关键技术,以及创新发展和转化。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多位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知名专家,与大家分享合成生物学研究各维度的最新进展和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体会,机会难得。在此诚挚邀请您参与此次网络研讨会,相信能够为您带来研究、产品和技术等方面的新思考和新启迪。
会议时间:
年2月16日(周三)19:00-21:30
讲座议程:
时间
主题
主讲嘉宾
19:00-19:05
主持人开场
杨子应用科学家丹纳赫生命科学
19:05-19:35
从酿造到智造——高效酵母细胞工厂构建
周雍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19:35-20:05
高通量编辑与筛选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
郭艳梅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20:05-20:35
化学蛋白组学方法开发与应用
李楠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
20:35-21:05
流式细胞术在肿瘤的合成免疫疗法中的应用
李汉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
21:05-21:30
共享全球科技,助力合成生物学
王玉应用科学家美谷分子仪器
报名通道
与众位大咖在线零距离交流!
主讲人及报告简介
报告题目1:
从酿造到智造——高效酵母细胞工厂构建
周雍进
终身研究员,张大煜优秀学者,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成微生物研究组组长。曾在Cell、NatureEnergy、NatureChemicalBiology、NatureCommunications、JACS、PNAS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被引用余次。曾获得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年基金委主办的化学工程青年学者论坛优秀论文奖,年‘伦世仪’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年生物技术创新大会“最具发展潜力奖”。
报告题目2:
高通量编辑与筛选技术在微生物领域的应用
郭艳梅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年起从事微生物高通量编辑与筛选工作,主要负责了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高通量筛选平台的筹建与运行管理工作、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自动化平台的布局与搭建、大型自动化样本库的布局与搭建工作。主持了中科院修缮购置专项、天津专项、中科院人才项目等多个项目,近三年累计参与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
报告题目3:
化学蛋白组学方法开发与应用
李楠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PI,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生物学系获得学士学位,于荷兰莱顿大学数学与自然科学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和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从事博士后研究。其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化学蛋白质组学在合成生物学与分子药理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发表在NatProtoc,CurrOpinChemBiol,NatMethods,Leukemia,ACIE等国际知名期刊。
报告题目4:
流式细胞术在肿瘤的合成免疫疗法中的应用
李汉杰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科技部首席科学家。曾被评为德国“洪堡学者”,获得欧盟“玛丽-居里奖学金”。长期致力于临床疾病相关的免疫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并与包括锦欣生殖等多家公司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以促进实验室成果的商业转化。
报告题目5:
共享全球科技,助力合成生物学
王玉
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拥有7年抗体开发相关工作经验。现任MolecularDevices公司应用科学家,主要负责BioProductionDevelopment产品线的技术支持工作。
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