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正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13030.html(上海交通大医院朱凡)9月6日,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其中“生命科学奖”被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以表彰他对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做出的决定性贡献。哈尔滨医院张亭栋教授为共同获奖者。获奖心情:“好的坏的都有”该奖项宣布后,生命科学奖委员会电话连线了王振义院士。得知获奖后,他表示:“心情好的坏的都有,一方面我们国家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对人民有益就受到表扬和奖励,作为受奖者当然非常高兴。但是,另一方面我也忧愁,这个奖为什么不颁给年轻人?”“今天,每天仍然有急性白血病的病人去世,我非常难过,总觉得我们努力了几十年只解决了一种,而不是所有急性白血病,”王振义院士认为:“奖励年轻人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实现我们的理想。”“但是,我们年轻人跟上来的还不够,因为目前标准往往是看论文,不看他的实际工作能力。”王振义院士表示,“年轻的人才为了论文而工作,发表了高级别的论文就认为自己了不起,这样是做不出工作来的。其实我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发表在中等杂志上,不是最高级的杂志上。”对年轻人的成长成才和评价体系,王振义院士认为,判断一个青年人怎么样,就看他有没有创新性、钻研性,有没有刻苦地做好工作,有没有耐得住寂寞的态度,因为成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对于“奖金您准备怎么分配”的提问,王振义说,医院帮我全部捐给扶贫基金会。王振义(中)陈竺(右)陈赛娟(左)。资料照片“上海方案”救治全球无数患者上世纪70年代,王振义以祛邪归正、诱导分化的治疗方法着手,带领团队经过不断筛选实验,发现全反式维甲酸(ATRA)可在体外实验中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早幼粒细胞分化、发育为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年治愈第一例重危病人,标志诱导分化治疗的应用成功,医院血液科践行“转化医学”领域的开端。在此后使用全反式维甲酸进行治疗的首批24例病人中,完全缓解率也达到了九成多。随后,王振义带领陈竺、陈赛娟和陈国强一起对这种特效药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年,陈赛娟发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原来的17号染色体的维甲酸受体与11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发生融合,形成一个新的融合基因,她继而克隆了这一新基因,并将之命名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基因,这是我国生物医学领域中第一个克隆出的新的人类疾病基因。之后,王振义团队又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水平和转基因小鼠模型中证实了其致白血病的作用。这一重要的发现,阐明了该疾病的发病原理和运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分子机理。年,王振义团队报道我国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运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的结果,获完全缓解率已达84%。医院血液科的方法引起世界医学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