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作为一种赋予生命的物质,蕴含着人体的生命力。自史前时代以来,人类就对血液着迷。在年-年间,PaulEhrlich使用染料染色血片(图1),发现酸性和碱性染料能够识别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此后,Ehrlich继续发展了鉴定中性粒细胞中颗粒的中性染料。在那个时刻,粒细胞作为一种细胞类型,就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1,2]
图1.左:PaulEhrlich;右三酸(橙色G,酸性紫红色和甲基绿)用作分类白细胞染色[1]
作为固有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效应细胞,中性粒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60%~70%。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具有分叶形或杆状的核,胞浆内含有大量的中性细颗粒。这些颗粒多是溶酶体,内含髓过氧化酶、溶菌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水解酶等丰富的酶类,这些酶与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有关。中性粒细胞作为先天免疫反应的效应器,它们能够调节许多过程,例如急性损伤和修复、癌症、自身免疫和慢性炎症过程。近年来,中性粒细胞被认为是具有大量特殊功能的复杂细胞(图2)。本实验介绍了分离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具体流程。
图2.中性粒细胞功能图[3]一、样品信息与耗材仪器1.实验样品信息采用健康志愿者的新鲜血液2.试剂和耗材试剂:
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离试剂盒(TBDscience,China)(分离液试剂A、C,红细胞裂解液,细胞洗涤液)RPMI细胞培养基(Biosharp,China)耗材:50mL离心管、15mL离心管、1mL枪头、10mL巴氏管
3.仪器
流式细胞仪(BD,USA)、离心机、显微镜
二、实验操作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分离该作品在Bio-protocol第三届生物实验短视频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欢迎访问网站查看原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