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最新研究修复新冠损伤,干细胞有独门绝技
TUhjnbcbe - 2023/11/8 18:40:00

疫情几年来,有关新冠病*对人体带来损害的研究始终在进行,随着越来越多长新冠症状被发现,医疗界又披露了新冠与癌症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新冠重症患者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的风险增加了31%,新冠重症可能是未确诊癌症的一项标志。

新冠重症=未确诊癌症?

据科技日报报道,在新冠大流行开始3年多后,科学家首次在新冠病*感染重症与未确诊的癌症之间建立联系。近日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新冠重症患者是否更有可能在几个月后被诊断出患有癌症。

来自法国国家药品和健康产品安全局、法国国家健康保险基金组成的科研小组Epi-Phare,与日内瓦全球健康研究所和日内瓦大学组成联合研究团队,比较了名因感染新冠病*接受重症监护的患者和名来自相同地区、年龄、性别且没有因新冠入院治疗的对照组。

结果显示,因新冠重症而住院的患者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被诊断出患有癌症的风险增加了31%。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们中有2.2%被诊断出患有癌症,而对照组的这一比例为1.5%。所患癌症中,肾癌、结肠癌、肺癌或血液癌的风险更高。

该研究未证明新冠重症与癌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新冠重症“可能是未确诊癌症的一项标志”,即尚未确诊的癌症患者可能有更高风险因感染新冠病*而导致重症。Epi-Phare主任马哈茂德·祖雷克教授表示,“免疫抑制状态可能隐藏着尚未检测到的潜在癌症”。

新冠危害仍在“开盲盒”

距离世界上发现第一例新冠病*感染者,已经整整三年半的时间了。对于这个病*所带来的后遗症,至今仍像“开盲盒”一样,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

新冠后遗症又称长新冠。年8月《自然》期刊旗下的《科学报告》刊登了一篇名为《超过50种新冠肺炎长期影响:一项系统回顾与meta分析》的研究报告。

该项研究共涉及位感染者,年龄范围17~87岁。

研究表明,80%的感染者康复后数周至数月内,至少出现一个长期症状。

该研究共确认了55种长期症状,其中,最常见的5种是疲劳(58%)、头痛(44%)、注意力障碍(27%)、脱发(25%)和呼吸困难(24%)。此外还有嗅觉和味觉丧失、咳嗽、关节疼痛等。

在这些感染者中,肺部CT异常也较常见,35%的感染者在首次肺部CT扫描60~天后,肺部CT显示仍存在异常。

随后,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者团队于《自然-医学》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即使是非住院的新冠感染者,在确诊12周后仍报告了高达62种新冠长期后遗症,除了已经发现的嗅觉丧失、听觉减退、头痛、胸痛、关节痛、脱发、打喷嚏……等长新冠症状之外,还涉及失眠、关节酸胀痛以及肺部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消化道息肉等。

根据年9月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发布的模型数据,目前为止,全球有近1.45亿人至少存在一种长期新冠症状。

种种数据表明,长新冠不容忽视,其所带来的身体损伤也不仅限于已经发现的症状,特别是在新冠感染者基数如此大的今天,未来的事情无法预知,我们只能早做预防。

干细胞抗新冠有奇效

到目前为止,人类依然没有获得针对新冠病*的特效药,但在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中,特别是针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中发现,干细胞对治愈新冠肺炎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

据央视报道,疫情期间,60岁的孙丹平因为患上新冠肺炎而转为危重症进入ICU,从吸纯氧到差点上ECMO,她的病情却一直未见好转。

面对传统治疗方式的无力,负责救治孙丹平的医生对她的状况很是担忧:“病情非常重,如果你一个判断失误,一个处理没有及时到位,病人可能就没了。我们给她呼吸机高流量,都达到纯氧了,就是打到头了。”

当务之急,必须突破传统医疗方式的限制,寻求新的治疗途径。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病危的孙丹平成为干细胞用于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康复研究的一名志愿者。随着活性干细胞被输入孙丹平的体内,她的身体各项指标也慢慢恢复,因新冠肺炎造成的肺部损伤也得到有效修复,最终由ICU转出到普通病房,被成功治愈。

正因为干细胞在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时表现出了非凡效果,国内外纷纷开展研究将干细胞用于长新冠的修复和治疗。

自年8月1日起,日本呼吸综合征学会一直在进行关于新冠肺炎后遗症的研究。9月,采集已接受新冠肺炎治疗但有后遗症的患者的脂肪组织间充质干细胞。患者每2-4周接受3次静脉注射2亿个干细胞。治疗结果发现患者肺功能、氧合指数、炎症水平、疼痛程度等症状均得到缓解。

为此,日本九州再生医学特别委员会批准了一项关于使用自体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后遗症的方案。这项由韩国干细胞研究所开发的专利技术,经过各领域16名专家组成的委员会经过天的审查,根据治疗和临床研究的具体科学证据进行3次筛选,通过了当前新冠肺炎后遗症再生医疗计划的审查,并于年12月底在日本启动。

开发这一疗法的干细胞研究所所长表示:“这项批准得到了再生医学特别委员会的大力支持,相信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抗炎和组织再生作用治疗新冠肺炎后遗症会有很好的效果”。

干细胞特性是新冠克星

为何干细胞能够在抗新冠和修复长新冠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与干细胞的独有特性有关。

干细胞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性——免疫调节特性,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对免疫系统的调节特性具有双向性,在免疫力低下时候,起到增强免疫的作用;而对过强的免疫反应,会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可以抑制炎性反应,避免免疫风暴带来的损害。

间充质干细胞另一个独有的特性是巨大的分化潜能,它就像“孙悟空”一样,拥有72变的能力。进入人体后,它可以分化成脂肪细胞、骨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内皮细胞等等,这让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对人体各个部位的组织和器官损伤进行修复,从而治疗长新冠带来的各种症状。

到目前为止,一些病例报告和临床研究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在新冠康复中的作用。

研究案例一:

年2月,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院士团队公布了使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COVID-19重症患者随访1年的结果,文章发表于《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

结果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给药对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变和症状的恢复具有长期益处,且患者症状更轻和生活质量更好,睡眠困难、日常活动和数字评定量表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

研究案例二:

年10月2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赵春华团队联合首都医院金荣华团队及美国Versiti血液研究所Yan-QingMa等,在CellResearch期刊发表了题为:Mesenchymalstemcelltreatmentimprovesout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新研究修复新冠损伤,干细胞有独门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