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锤体是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中间宽两端窄的纺锤状细胞结构。
在动物细胞中,中心体也是纺锤体的一部分。植物细胞的纺锤体不含中心体。初期的结构为两个独立的以中心体为核的星状体(asters)。当细胞核膜分解后,染色体和星状体发生一系列复杂的互动反应。最终结果为所有的染色体在纺锤体的中央(赤道板,)排列整齐,每一个染色体有两个着丝点,每一个着丝点被一束极性相同的微管(通常称为纺锤丝)附着。
纺锤体极体是什么
纺锤体极体作为酵母细胞的微管组织中心,它在细胞分裂及细胞遗传稳定性的维持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复制过程被双层核膜包围。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降解,纺锤体微管(将复制好的染色体分开)得以接触细胞核内部物质。
细胞纺锤体包括纺锤体微管、相关蛋白(包括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分子马达)、凝聚的染色体和根据细胞类型可能存在于纺锤极的中心体或星状体。纺锤体的横截面是模糊的椭球体,端部呈锥形。在这种情况下,RanGTP浓度梯度是纺锤体微管组织和组装的主要调节因素。在真菌中,纺锤体形成于嵌入核膜的纺锤极体之间,在有丝分裂期间不会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