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电场疗法,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操作简单,副作用低,只需随身佩戴,就能昼夜不断地消灭癌细胞,理论上不管什么病理分型,不管什么基因突变,只要给患者加上这层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网”,就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头颈部肿瘤的TTF
就在昨日,再次传来好消息,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发表了一项评估TTFields联合标准治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LUNAR临床III期研究的阳性结果,肿瘤电场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中位总生存期上实现前所未有的8个月的提升。
研究结果显示,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亚组中,接受TTFields和医生选择的ICI治疗的患者相比仅接受ICI治疗的患者,在中位总生存期(OS)方面有显著获益。中位OS为18.5个月,而仅接受ICI治疗的患者的中位OS为10.8个月。这表明肿瘤电场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带来前所未有的8个月生存期的提升。
这项评估肿瘤电场疗法(TTFields)联合标准治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LUNAR临床III期研究的阳性结果确实令人鼓舞。
胰腺癌中的使用
电场疗法(TTFields)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它利用交替的低强度电场作用于癌细胞,以达到摧毁肿瘤细胞的目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减少副作用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这种疗法最早由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尤兰姆·帕耳提医生于年研发,最初用于治疗脑瘤。电场疗法基于生物电作用的原理,通过施加交替的低强度电场来干扰癌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阻止癌细胞的快速增殖。
在治疗中,电极贴片被放置在肿瘤病灶区域,电场通过影响微管蛋白的聚集,阻止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正常分离。同时,电场还将电荷推向正在分裂的癌细胞颈部,破坏其结构。这两种作用机制共同抑制了癌细胞的正常分裂,导致表面膜起泡,最终使癌细胞死亡。
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相比,电场疗法具有几个优势。首先,它不依赖于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基因突变类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癌症。其次,由于作用于细胞水平,副作用较小,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的影响较小。此外,电场疗法还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肿瘤电场疗法的获批现状
在美国,TTF治疗设备已获得FDA的批准用于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年)和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年),以及间皮瘤(年)。
在中国香港,TTF治疗设备于年获得批准用于胶质母细胞瘤。
在中国内地,TTF治疗设备于年获得批准用于治疗组织学证实的复发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成年患者以及与替莫唑胺联合治疗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
在日本,TTF治疗设备用于恶性胶质瘤(GBM)的患者,在手术后完成放化疗治疗后联合化疗使用。
当然在其它获批外的肿瘤领域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是否适用需要进行专业的医生评估才行。作为医疗水平发达国家之一的日本引进了另一种基于电场原理的设备,称为ECCT。据称,一套ECCT设备的价格大约在9万元左右。这种设备可以在日本购买后带回国内,并可长期使用。获得ECCT设备不仅要符合使用要求还需要考虑个人的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以做出合理选择。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我们可以期待电场疗法在未来的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