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3日,医院李宏医院冷泠团队,医院钟武术团队等联合研究成果在《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IF:13.5,1区》杂志上再次联合发表了题为“SeraproteomicfeaturesofactiveandrecoveredCOVID-19patients:potentialdiagnosticandprognosticbiomarkers”的论文,共同揭示COVID-19患者主要组织器官损伤相关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
该研究成果筛查并鉴定验证了41个可靠的COVID-19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并首次将临床诊断的血液标志物用于预测和评价COVID-19相关的器官损伤,这些发现为普通型感染者的康复诊断和无症状感染者的血清及病理变化检测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意义。
此前,医院李宏军团队,冷泠/吴志宏教授团队,钟武/曹瑞源研究员团队和马洁/朱云平团队合作首次从新冠肺炎的临床样本出发解析了COVID-19患者肺组织和肝组织的蛋白质表达谱变化,系统性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在COVID-19患者肺组织和肝组织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致病机制,为医学干预策略和药物靶点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以封面亮点形式已经发表在年10月以及年1月的《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IF:13.5,1区杂志上。
本研究基于解析COVID-19患者预后血液标志物,并延续前期在肺组织和肝组织损伤病理机制的研究成果,建立器官损伤与血液标志物预测相关性系统,为普通型感染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发现了93种区分COVID-19普通型患者和健康人群的标志物,与以往的报道一致,上调的标志物分子多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下调的多参与脂质代谢和伤口愈合相关过程。我们发现这些差异表达的分子特异性表达在各种组织中,尤其是肺和肝脏。其中一些参与了肺纤维化过程,为一些胶原沉积的调节因子。还有一些在病毒转录激活和气道高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还发现部分分子参与肝脏相关功能,包括肝细胞增殖、维甲酸、透明质酸新陈代谢和维生素运输等。一些分子在肝脏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如在炎性肝病中的枯否细胞表达的CD14,肝细胞独特合成的RBP4等。研究还发现了评估COVID-19患者恢复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随着患者病程严重而升高或降低,患者经过治疗后恢复稳态水平。
中国医医院冷泠,医院生命组学研究所李满生,医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微,医院牟丹蕾,医院刘国鹏为共同第一作者。医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钟武/曹瑞源,医院李宏军为通讯作者。医院生命组学研究所马洁对该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该研究同样受到了中国医医院张抒扬教授/吴志宏教授以及医院生命组学研究所朱云平研究员的大力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