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所有感受中,没有什么会比痛苦更真实、更直接、更抓人。无论是牙疼、后背受伤或割伤所引起的痛苦,它们都会从外部世界渗透进来,将你的意识填满,显得异常真实。
当你的手被车门夹了时,所有复杂的想法、计划和记忆都会消失。即使是情感上的痛苦,无论是突然失恋还是所爱之人的离世,也都需要我们投入全部注意力。
能动性,也就是计划和行动的能力,对未来是有益的,但痛苦的感觉将其他一切推到一边,使我们只专注于当下。为退休做计划也许不容易,而在被剃须刀片割伤的情况下做退休计划简直是不可能的。
痛苦也许具有压倒一切的心理力量,但与它的物理现实相比起来则是无形的。痛苦是基于一些神经信号的心理构造,这些信号与我们看到绿色或黄色、闻到薰衣草或巧克力时等各种气味的神经信号相同。
我们可能认为当感到痛苦时,我们的细胞会分泌一些严重“腐蚀”大脑的化学物质,但痛苦的强烈程度只是源自神经元微观的电脉冲。外部的组织损伤通常会触发这些神经元,相应的生物学通路是从割伤、烧伤或擦伤的位置开始,然后进入脊髓中的神经“大门”,再来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丘脑。
尽管这是典型通路,但痛苦是可以凭空产生的,例如患有神经性疼痛的人,一些调皮捣蛋的神经元造成其持续的疼痛。
这种持续的疼痛非常折磨人,但更致命的是完全感觉不到疼痛。从两千多年前起就有人患麻风病。麻风病会引起麻木,使人无法感觉到疼痛,因此人们会意识不到他们拿着的锅是滚烫的,或者昨天他们脚上被玻璃扎伤的地方现在已经严重感染了。由于没有疼痛感提供的重要信息,这些麻风患者无法避免自己受伤,身体会慢慢受损。
神经成像研究显示,疼痛有两个不同的组成成分,即感觉成分和情感成分。
感觉成分代表了真实的组织损伤和烧伤、割伤、抽动方面的疼痛。情感成分是疼痛会引起的不适、厌恶或不快情绪。这两个成分通常是相关的——被烧伤的感觉当然不舒服,但有时它们也会分离。
例如,吗啡能够缓解厌恶感,但感官体验依旧。在一份关于吗啡效用的报告中,一位车祸受害者平静地描述了他的外伤体验:“疼……但不令我痛苦。”虽然具体的感觉还在,但不舒服和不快减轻了。
即使没有用药物,组织损伤也不必然会自动转化为疼痛。在朝鲜战争的一个经典案例中,内科医生亨利·比彻观察发现,伤势极为严重的士兵常常因为战事紧张而感觉不到疼,并且拒绝使用吗啡。身体损伤与心理不适之间的脱节意味着别人的痛苦就是未解之谜。
痛苦,就像所有的体验形式一样,是来自内部的感受,其他人根本无法触及。当然,这并不妨碍人们试图理解别人什么时候可能会感到痛苦。
本文节选自《人心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