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52年,中国人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大飞机!
12月26日,C开启小时验证飞行,通过模拟整个航班的运行过程来确认飞机运行安全性和维修可靠性,相当于飞机的“模拟考”。首次航班从上海虹桥飞往北京首都。业内人士表示,C有望在明年春天投入正式运营。
德媒的预言即将成真:中国的C未来将飞过欧洲上空,打破波音、空客的垄断。
01自主研发探索,国产C问世
长期以来,全球民航飞机市场一直由美国波音和法国空客这两大巨头控制,两者垄断了近9成的市场份额。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航空业刚刚起步,为了满足空运需求,只好引进波音和空客的飞机。仅一架空客A,法国就赚走了我们1.2亿美元,而我们却需要出口1亿双鞋才能赚回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空运需求也随之暴涨,从到年,航空客运量足足翻了20倍。当时我们就想用资金购买相关的制造技术,但外方始终守口如瓶,不肯透露一点风声。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国在给波音、空客交了“学费”后,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我国决定自主研发,设立了“运-10”项目。运10也不负所望,多次顺利完成试飞,正当项目干的热火朝天之时,波音想出了坏点子,恶意收购相关合作方,导致运10缺少关键性零件,数十年的研发努力付诸东流。
运10失败后,我国航天界陷入了短暂的迷茫。随后的“南斯拉夫轰炸”事件,让我们再次下定决心要搞自主研发。在那次事件中,3名英雄殉职,但在烈士回国时,却不得不乘坐波音的飞机,对国人来说是种耻辱。研发自己的大飞机,已刻不容缓。
年,C项目正式启动,“C”既代表中国商飞COMAC,也代表CHINA,“9”代表天长地久,后面的“19”代表载客量为人。从名字上就不难看出,C承载着中国人满满的希望。
在30万中国人的努力下,C一步步完成样机制造、取证试飞、正式交付,成为继美、法、俄之后,第四个可以独立建造大飞机的国家,打破西方的垄断。
02中国技术,打破西方垄断
近些年来,中国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的例子数不胜数。除了航天领域的C,“遁地”的盾构机领域也是如此,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盾构机凭借万的价格,横扫了美、日、德,占据了全球8成的市场。
此外,船舶领域中,号称“比航母还难造”的挖泥船,我国同样取得了突破,从原先的被西方禁售,到如今的向西方禁售。生物制造领域也有这样的例子,“赛乐瑞”类物质原先由美日等国控制,每克高达元,如今在国产绿色酶技术的帮助下,降至每克不到元。
翻阅相关资料,“赛乐瑞”类物质最早来自13年哈佛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老龄小鼠在体验过后,肌肉力量等指标有所改善,呈现的状态接近中年小鼠,存活周期拉伸了28%。由于制造技术落后和大量富豪求购,这类物质炒至2万多的天价。
随着技术更迭,成本下降了9成,落地的“赛乐瑞”很快就通过京东进入国内市场,利好数万名国民。浏览详情页,发现其独有的Cellerator专利成分,赋能失活细胞,注入细胞活力,延伸人类的健康生存周期,有人戏称其为“口服干细胞”。
在数万条反馈中,有人表示一次性囤购十几瓶,称是送给亲朋好友,“过年了,送啥不如送健康”。根据福布斯的数据,预计这类市场远期规模将达上千亿。
和“赛乐瑞”类物质相似,大飞机的价格也被我国打下来了。一架国产C仅需0.99亿美元,比波音最畅销的系列整整便宜了1.5亿人民币。“物美价廉”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制造的代名词,连大飞机都不例外。
03中国高端制造,输出海外
未来,国产大飞机C将与波音、空客三分天下。根据年《民用航空市场展望》,在随后的20年内,中国的民用飞机需求量在架,其中预计C的需求量为架,价值亿美元,占到了总需求的20%以上。
与此同时,大量中国制造正在走出国门,出口海外。近日,中国商飞首架ARJ21客机成功向印尼交付,将在印尼的上空飞行;中国的盾构机正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勘探;中国的高铁在德、法等国的大地上驰骋。
中国高端制造,早已今非昔比,正逐步走到了国门之外。国产C未来能否翱翔在国外的天空,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