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王卡拉)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世界骨髓捐献者日。9月11日,在第四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来临之际,中华骨髓库举行了纪念活动,并发布最新数据:截至8月末,中华骨髓库累计库容已达多万人份,共为临床提供造血干细胞余例。其中包含向国(境)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造血干细胞余例,患者申请查询人数总计人。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平强调,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仅挽救了血液病患者,也给无数即将破碎的家庭带去希望。
但中华骨髓库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出现反悔、流失等情况,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华骨髓库相关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不少患者在骨髓库中配型成功后,因为志愿者变更了联系方式而无法取得联系,这种情况对患者而言非常遗憾。她以金字塔为比喻,捐献量相当于金字塔的“塔尖”,而真正决定这个塔尖高度的是“塔座”——库容量。一个庞大且结实的塔座,活跃度非常关键。
为了保持库容量的活跃度,中华骨髓库会在节假日以短信方式问候入库的志愿者,或举行各种活动保持与志愿者之间的联系,如邀请入库志愿者陪护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参与送髓等志愿服务,以保持“塔座”的活跃度。“我们要求各省平时保持与志愿者的联系,并计划在5年内将每一个志愿者的活跃状态在系统中进行标记,这样可以缩短配型成功后的沟通时间,让患者更快得到治疗。”该负责人透露,今年5月,中华骨髓库督导组已经下到各省展开志愿者保留工作的督导调查,并将于10月进行总结汇报。
纪念活动上,中华骨髓库向曾经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发出呼吁:如果志愿者因毕业、退伍、回乡等因素出现地址和联络方式变更,希望请及时与中华骨髓库取得联系,更新联络方式,因为很多人在等待他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