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四月,每天早上7点,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三峡库区的屈原镇,熊佳春便会准时赶到位于该镇西陵峡村一组的卫生点。这个时间,已有不少村民聚集在诊所门口,等候熊医生的到来。为了准时坐诊,熊佳春每天早上6点便起床,从10公里开外的西陵峡村卫生室骑摩托车赶来。西陵峡村有两个集中的村民居住地,为让村民就近看病,该村分设了两个卫生点,熊佳春不得不来回奔波,上午在西陵峡村一组的卫生点坐诊,中午则赶回西陵峡村四组卫生院,等候下午前来看病的村民。
也是早上7点,长江北岸,50多公里开外,海拔多米的屈原镇仙女坪村卫生室,熊佳春的丈夫向永超也起床,他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烧几壶开水,提供给前来就诊的村民。
峡江两岸,两个村落,夫妻俩每天重复着相同的生活轨迹。
向永超今年45岁,从医25年;熊佳春今年39岁,从医20年,两人的父亲都是医生。经人介绍,两人在年结为夫妻。
年医改,两人所在卫生室合并,成立了西陵峡卫生室,夫妻成为同事,一合作就是十几年。
年11月,仙女坪村卫生室唯一的一位医生退休,接手的年轻医生工作了仅一年便辞职了。大山深处的小村落,余村民看病成了难题。年3月,屈原镇卫生院副院长杨海峰找到了向永超,希望他能到仙女坪接手卫生室的工作,向永超称考虑考虑。由于长时间没有医生,村民看病要赶数十公里的山路,请一个医生到村里来的愿望越加迫切,12月,镇卫生院负责人再次找到了向永超。
“相隔50多公里山路,过去还要坐轮渡,以后一个星期只能见一次面了,去还是不去?”向永超跟妻子商量。熊佳春的回答很简单:“只要你不怕远,想去我支持你!”
当时,西陵峡卫生院的老医生已经全部退休,只剩下他们夫妻俩,向永超选择去仙女坪,就意味着夫妻二人必须同时兼顾三个卫生室,负责两个村多村民的健康守护。考虑到仙女坪村的实际情况,向永超选择了“去”。
就这样,年12月起,两人便开始隔江行医的生活。
“安家”卫生室一月接诊千余次
丈夫到了另一个村,熊佳春的工作愈加忙碌起来。西陵峡村多位村民,分布在两个集中地,熊佳春每天需要来回奔波。上午去西陵峡村一组的卫生点坐诊,中午便步行1个多小时回到位于西陵峡村四组的卫生室,准备这边的接诊。为方便工作,去年,熊佳春买了一辆摩托车,在卫生院门前的公路上学骑,这样既可以方便来回赶路,也方便出诊。
“村里的留守老人居多,当村医,坐在卫生室看病是远远不够的,出诊是经常的事。”熊佳春说。今年3月的一个深夜,该村80多岁的杜祥珍婆婆突然喊“肚子疼”,其女儿给熊佳春打来了电话。凌晨3点多,熊佳春起床整理急诊箱。由于眼睛近视,不敢在晚上骑车,她步行半个多小时来到了杜婆婆家。经诊断,病人为急性阑尾炎。熊佳春马上为她打了止疼针,并在床边守到天亮,随后又医院。送走病人,她又急忙赶回卫生院,准备白天的坐诊。
没有帮手,
生活十分不规律,
更为“俭朴”,
一天只吃一顿饭。
仙女坪村也是留守老人居多,很多都患有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病等慢性病。每天,向永超都会为前来就诊的村民针灸、拔火罐,由于耗费时间较长,向永超把唯一的一顿饭安排在下午4点多病人离开以后。“出诊也是常有的事,去年12月,仙女坪村一组的一名8旬老人家中突发高血压,我冒雨骑车1个多小时赶到他家为他输液,稳住了病情。”向永超说。
为方便接诊,夫妻俩都把家安在了卫生室。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燃气灶,夫妻俩的房间如出一辙。“因为大多数时间都在医务室,对吃住的地方不用太在乎。”对于生活环境,向永超轻描淡写。
平均每月,夫妻俩每人都会接诊五六百次,出诊10余次。除了日常的接诊,两人还承担着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完成对高血压、糖尿病人等重点人群的筛查随访以及对65岁以上老人进行体检。
一周相聚一次儿子无暇顾及
由于分隔两地,向永超和熊佳春每个星期才能见面一次。每周五下午,接诊完病人后,向永超便骑着摩托车从仙女坪村出发,乘坐最后一班轮渡回到西陵峡村,与妻子吃一顿“团圆餐”,这也是夫妻二人一周少有的聚餐,因为周六和周日上午,向永超会忙着在熊佳春工作的两个卫生室帮帮忙,为村民看病。
因为向永超有一手针灸绝活,每个周末,听说他回来,都会有西陵峡村的村民守候在卫生室外,等着他做针灸、拔火罐。
向永超和熊佳春有一个17岁的儿子,在秭归二中读高一,由于工作太忙,根本无暇顾及。“儿子从小到大都由爷爷奶奶带着,我们基本没有管过,现在去县城上高中,一两个月才有时间去看他一次。”说起孩子,夫妻二人满是愧疚。
一两个月陪一次孩子,一次却只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由于每天上午都要正常坐诊,向永超和熊佳春只能选择在稍微空闲一点的周五,吃过晚饭后骑车赶往县城,在和儿子简单交流一番后,晚上11点多再骑车赶回西陵峡村。
“儿子的成绩一直还不错,中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老师还说上一中没问题,让我们多督促多鼓励,但这边的工作又丢不下,最后一个月基本没有管他,遗憾没有考上一中。”这是向永超心中唯一的遗憾。
医术精湛赢认可为乡邻选择坚守
和其他村民一样,向永超和熊佳春家中也有10余亩地,原本种着柑橘树。但由于卫生室工作繁忙,五六年没有打理,柑橘树大多已经枯死。看着周围的乡邻这几年卖脐橙逐渐富起来,有的甚至年入几十万,月工资仅多元的熊佳春有时也想回去种地,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但如今卫生室只有她一个人,为了乡亲们看病方便,她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向永超说:
“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做,
有人需要我们就要坚守。”
让他们坚守的还有乡亲们的信任和淳朴。由于没有种地,两个人吃菜成了问题。但隔三差五就会有乡亲们送来自己种的蔬菜,有时甚至将炒好的饭菜送到卫生室。向永超回忆:“记得去年有一天,一位80多岁老人提着20多个鸡蛋站在卫生室门口,这位病人曾因椎间盘突出一度不能下床,经过两个月治疗逐渐好转。这一幕让我特别感动。”
刚开始到仙女坪村时,村委会书记怕向永超呆不了多长时间,想跟他签一个合同。向永超拍拍胸脯说:“只要村民对我满意,只要我身体不出毛病,干他个三五年没有问题。”
江水奔流,时光悠悠。如今,向永超、熊佳春依然奔走在三峡乡间,用精湛的医术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通讯员:郑家裕王家满摄
来源:三峡商报
编辑:月儿编审:陈虎
往期看点访谈宜昌酒业*才邓德忠,如何在一年半做到多家直营店
你愿意做一缕阳光吗?《视频》
宜都“故事王”为创作骑坏23辆自行车把故事讲进人民大会堂
传播正能量,拒绝冷漠!
点击“阅读原文”光临本土最火爆的微社区,文明交流、发布信息,瞬间即可!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