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暖民心
——我市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回眸(三)
“一人病、全家贫,小病拖、大病熬”曾是许多农村贫困家庭的真实写照;“少花钱、少跑路,治好病、不怕病”说出了基层百姓的就医期待;“一免两优先”“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策的实施正在写就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现在的医保*策就是好,住院不用担心了!”家住永顺街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大爷对“先诊疗、后付费”惠民*策大加赞赏。王大爷去年6月份因为急性阑医院,通过贫困人口就医“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入院救治。由于享受到“先诊疗、后付费”的优惠*策,王大爷没用垫付一分钱,仅在出院时缴纳了个人应承担的几百元的医疗费。
这只是我市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的一个缩影。对符合规定的贫困户,在就诊入院时无需缴纳住院押金即可住院治疗,出院时仅需缴纳个人应承担的医疗费用部分即可办理出院手续。看病就医“一站式”结算服务,极大减轻了贫困人员看病就医的压力。从年开始到目前,我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累计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人次,其中,建档立卡住院享受待遇人次,门诊特殊病享受待遇人次,医疗费用总额为.83万元,报销.33万元,总体报销比例达到95%,有效缓解了建档立卡人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年,我市共有因病致贫84户人,因病致贫率为82%。为切实解决那些因经济原因无法主动求医的贫困患者的健康问题,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少生病、晚得病”,我市推出健康扶贫系列举措。在此基础上,增加个性化的増值服务,提供以“四上门”(上门体检、上门开处方、上门赠药、上门随访)为标准的履约服务,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同时,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四重保障”等*策。年以来,我市按照唐山市统一部署,取消原有商业补充保险*策,实施“养老保险救助”*策,继续全面落实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服务、重病兜底保障工程、住院“一免两优先”“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策,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财*代缴和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服务两个%,总体医疗费报销比例达到90%。
大崔庄镇上金山院村张小立一家原本生活平静,却因妻子张桂花患病、四女儿患先天性脊柱侧弯,全家因病返贫。年,张小立和张桂花的双胞胎女儿出生,其中一个先天性脊柱侧弯,每年到北京做两次手术,费用要十五六万元,而且要一直持续到十四五岁,高昂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举步维艰。年9月,张小立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了解到他家是因孩子生病致贫,扶贫干部就先帮着孩子申请医疗救助。依照救助*策,全面落实“一免两优先”“先诊疗后付费”“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一站式结算”等措施。“有了国家的好*策,报销小妹的医疗费达到98%乃至99%,极大地减轻了家里的负担。”长女张萌笑着说。
国家的健康扶贫好*策,让张小立一家没有了给孩子治病的后顾之忧。扶贫干部又结合扶贫*策,帮助他们利用国家扶贫资金与扶贫企业签订了委托经营产业扶贫项目,每个月有近元的收入;为他的四个女儿报销、免除了相关教育费用;安排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女儿在大崔庄镇便民服务中心民*所工作,每月有元收入,其余时间可以继续进修和照顾家里;帮助张桂花走上扶贫专岗,每周为村部打扫一次卫生,每月领取元钱。同时,鼓励张桂花凭借做豆腐的手艺自力更生,每天三五十元的收入贴补家用。而且,与张小立工作的铁矿负责人沟通,尽量给予照顾,能帮则帮,每月收入多元,全家的生活一步步走上了正轨。
摸清因病致贫人口的“底子”,斩断每一个家庭因病返贫的“根子”,是健康扶贫的核心。我市着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让更多农村贫困群众走出贫病之困,健康奔小康。
文章来源:迁安融媒
编辑
唐柳格
校审
周小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