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篇住院日记
TUhjnbcbe - 2021/8/16 10:42:00
海口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86025.html

清明节期间,医院小住了几天,期间有些人有些事让我很受触动,于是很想记录下来。

——有个人哭的好大声——

3月29日下午医生诊断急性阑尾炎,因为个人原因,入院及手术时间定在了3月30日,为了防止炎症扩散,29日晚上,医院挂了水。

挂水结束后已是晚上十点,医院时我们途径了急诊室。跟其他科室晚上冷冷清清的状态不同,急诊室门外依然格外“热闹”。

突然,急诊室门打开,走出来一位瘦瘦高高的大哥,看着30多岁的年纪,一边走一边哭的歇斯底里一边胡乱用手臂擦眼泪。

在他身后,紧跟着走出来两位身穿特警制服的人,全程不离开他半米远。他们去了洗手间,不久又回到了急诊室。

一路上大哥的哭声让人感受到了一股直达心底的痛以及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直到这股悲痛随着门一起关在急诊室里。

我们想象不到他发生了什么。车祸?肇事?打架斗殴?成年人的眼泪,不到万不得已一定不想流出来,能让一位被社会打磨过多年的成年人崩溃至此,想必真的很艰难。

出了大厅,我们在院区看到了一辆特警执勤车,车旁还站着几位其他特警。

祝愿这位大哥顺遂。

——一对老夫妻——

手术后被安排在6号床,隔壁是一位60岁左右大叔,陪护是他的老婆,一位瘦小的阿姨。跟两位攀谈时了解到,大叔早年间出过车祸,有一道从肩胛骨延伸到腹部的伤疤,因此他的阑尾炎手术只能横切,横切恢复慢,而他已经住院近半个月。

考虑到未来几天的吃食,我问阿姨,医院能不能订餐哦,她说可以,但是订餐太贵了,一份盒饭要10几块,她都不定的,她出去吃,再把饭给老头带回来。

我问她晚上睡哪里呢,医院有陪护床,可一晚上要10块钱,她晚上就把房间里的凳子摆一摆,铺上被子可以当床。

“这样睡了十几天?”

“是啊。”

当天要输的液非常多,晚上十二点左右,我发了个呆的时间,瓶里的水眼见要流尽了,吓得我疯狂按护士铃,但夜间护士少,护士迟迟不来。隔壁大叔和阿姨早已经睡了,我就只好喊醒了阿姨,请她帮我喊来了护士。(后来得知,输液管上有一个滚轮,滑动滚轮可以关掉,呔)

吵人睡觉是一种罪,我犯了罪,我也受到了惩罚。

凌晨两点,挂完了水的我准备睡觉,熬过夜的人都知道,这个时间入睡以后特别幸福。

突然,两个洪亮的声音把我惊醒。

深夜,黑漆漆的房间里,大叔和阿姨在聊天,声音特别大,甚至夜深人静的晚上,还有一种扩音的效果。他们讲的是纯粹的方言,我完全听不懂在说什么,聊了不知道多久,声音渐低,我们三人又继续睡觉。就在我再次入睡的关键节点,魔*的声音又开始了,他们又聊了起来,头疼,是物理上的头疼。又不知过了多久,声音又渐低,我入睡,我又一次被惊醒,直感觉要因为睡眠不足,身体没办法恢复。

我相信大叔和阿姨不是故意的,大概是因为没有过过集体生活,再加上一直只有他们二人住这个病房,所以讲话有些“豪放”。但我真的需要休息!

我请大叔阿姨讲话小点声,他们经提醒后声音确实低了下来,两个人非常努力的用气声快速的结束了那场对话。虽然在我听来,那个气声也很中气十足,但好在,当晚没有再发生任何不愉快,一夜好眠。

我原以为睡觉的波折到此结束,但后来发现自己想的过于天真。

——一对小夫妻——

4月1日,告别了大叔阿姨,我转到了23号床。同天隔壁22号床也转来一位姐姐,30岁,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后第三天,陪同的是她老公,一位神似张飞的大哥,倒不是指相貌相似,而是行为处事。

这大哥爱吃爱玩爱喝酒。他每天的行踪很固定。早上7点多下楼给两人买早饭,吃早饭,躺在姐姐的病床上补觉,陪姐姐输液,回家拿老妈做好的午饭,吃午饭,继续陪姐姐输液,回家拿老妈做好的晚饭,吃晚饭/约朋友出去吃晚饭,回医院睡觉。

后来,大哥见我搞到了一个移动的输液支架,可以自己推着支架走动,去洗手间去遛弯完全不在话下,再加上姐姐的身体已经恢复的七七八八,于是乎,他逐渐除了吃饭时间、睡觉时间,医院露面。医院的生活想必憋的他很难受。

虽如此,这位大哥给人感觉却是个铁汉柔情的人,在他和老婆的很多互动细节中都能感受到。在每次吃饭摆盘的时候,在每次搀扶着老婆遛弯的时候,在每天给老婆去洗苹果的时候,在老婆说素菜面条不好吃,下次换来了排骨面的时候……

姐姐是个很安静的人,是我住院期间最满意的病友。生病的人虽然挑食,但是她的胃口格外好,一日三餐吃的满满,下午还要加餐。她白天的活动是玩手机和遛弯,偶尔跟我聊聊天,晚上的例行活动是跟家里的儿子视频,也唯有这个时候,她讲话的声音才会调到最大。

这对夫妻特别有意思,在同住的第一天,只看外貌,我原以为他们是美女与野兽的搭配,而且美女在野兽面前不敢怒也不敢言。后来发现其实并不是,医院陪护床很窄,一个体型高大的成年男人必然是睡不好的,所以姐姐会每天早上睡醒后,让大哥去病床上再睡一会;大哥虽然讲话粗声粗气,但细节处都体现着温柔,住院期间对老婆言听计从,虽然爱玩也是真的。

同住了3天,期间这对夫妻也是帮我最多的人。在我喝白粥喝到乏味的时候,姐姐投喂了一包咸菜,我第一次感觉到盐的不可或缺。在我多天没有洗头,头油到不要不要的时候,姐姐送了我一包海飞丝,真是救命的洗发液。我习惯早上起床后去热水间接一壶热水,这也是晨练的一趴。直到有一天早上大哥见我步履蹒跚(只是因为病号服太大,防止踩到裤脚所以慢慢走),此后包揽了我每天的热水,我的晨练活动从此也只剩下在走廊里和病友们一起遛遛弯。

4月6号,22号床出院。祝姐姐早日康复,祝两人幸福美满。

——一位倔强的老太太——

4月6日,21号床新入住一位老太太,79岁,胰腺炎,早年间伤到了腿,现在在床上自己翻身都不能。

入院当天是儿子和儿媳陪同,儿子是江宁区某乡镇的公交车司机,每天出勤,于是为老母亲雇了一名护工,护工阿姨四五十岁年纪。

因为老太太年纪较大且身体条件不好,只能通过输液保守治疗,且治疗前几天禁止饮食,因此护工的工作也比较简单,两项:帮助老太太方便早晚各擦一次身体。

虽然但是,这位老太太一定是护工阿姨职业生涯一大挑战。

下午5点左右,护工阿姨给老太太擦了一遍身体。还没等把盆里的水倒干净,老太太就扯着嗓子喊:“给我擦身子!”

护工阿姨:“不是刚擦过吗?”

老太太:“没有,你没擦!”

护工阿姨:“擦了呀,这刚擦完。”(拿盆示意)

老太太:“诶呦,诶呦,你没有擦!你没有给我擦!”

我忍不住插嘴:“擦过了呀,不是刚擦完吗?”

老太太:“没有,她没擦!”

……

又一盆水,第二次擦身工作开始。

但这次还没有擦到一半,老太太又吼:“疼,不擦了。”拿毛巾连擦两次,当然疼。

晚上7点,我在走廊里遛完弯回病房,发现房间灯已经全关了。护工阿姨悄声跟我说,老太太让把灯都关掉,她准备睡觉了。

我慌了。

晚上七点睡觉,那得多早睡醒呢?3月30日晚上的噩梦还没有过去,我是真的慌了。

是夜,12点之前一切安好。然后,我准备睡了,老太太醒了。

——“我要喝水”

——“医生说不能喝水”

——“我要喝水”

——“人家医生说不能喝水”

——“诶呦,你不给我水喝”

——“人家医生说了不能喝水,你不听话呢”

——“诶呦,诶呦,我要喝水,你给我水”

……这个无效对话我也不记得重复了多少遍,老太太当然是喝不上水,医嘱如此,病区里的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老太天嗓门特别大,我塞上耳塞,入耳的分贝也大到离谱。整个后半夜,老太太喊一会歇一会,每次听到不是“我要喝水”就是“我要尿尿”。

被吵醒几次之后,忍无可忍,我也开始吼回去:“老太太你别喊了,是医生不让你喝水,没有水,你这样越喊越渴。”没有用。

我开始威胁:“老太太你再喊明天白天我一定吵你,不让你睡觉,省得你晚上吵别人。”还是没有用。

直到天蒙蒙亮,噪音才终于消失。“无理取闹的老太太”,这是第一次交手,我对老太太的评价。

4月7日早,新的一天开始了,病友们出动了,楼道里又热闹了起来,而21号床老太太要睡了。

有了前车之鉴,一个恶*的想法在我脑子里萌发,绝不能让老太太白天睡觉!我开始外放视频,热闹的《扎克·施耐德版正义联盟》。没有用。电影里的打斗声、喊叫声都成了老太太睡觉时的白噪音,她睡的更香甜了。

下午老太太的儿子来探望老母亲。护工阿姨免不了一顿哭诉,儿子也教育妈妈,要听医生的话诶,好好养身体,不要打扰别人。在儿子面前,老太太乖巧的像个娃娃,一声一声的应着。

看到此情此景,觉得人生真的是一个又一个轮回,孩子小时候,是父母这般苦口婆心教育孩子;成年后,角色颠倒,由孩子带着父母重新认识世界。

之前跟老谢聊天,她说自己妈妈每天晚上偷偷看电视到很晚,因为怕被女儿“教育”,只能关了灯,声音开很小的看。

想到老太太此前的种种行为,突然觉得很像一个淘气的孩子,想要糖吃的时候,听不进任何声音,只会一味地哭闹。

当天下午,空了一天的22号床新来了一位阿姨,50多岁年纪,性格温和,与人为善。

晚上,11点,老太太又开始喊饿、喊渴、喊要尿尿……既然儿子讲的话没有用,护工的话没有用,我也不想再挣扎。

我按护士铃,喊来了护士,护士沟通无果,喊来了医生。医生给老太太插了导尿管,叮嘱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然后离开了。

医生离开后,老太太继续喊饿、喊渴、喊要尿尿。

幸运的是,我已于4月7日上午拔了管(术后为了导出腹腔积液在腹部插的一个管)。所以,我翻来覆去玩手机。而隔壁22号床阿姨,躺在床上,睁着眼睛,一脸生无可恋。

——那位护工阿姨——

在老太太入住的当天,房间里开始有一股莫名奇妙的味道,我原以为是老人家分泌的油脂重所以产生的味道,只能抡圆了窗户通风。在开窗的时候,瞥见窗沿上放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放着好像两张大大的饼,为什么会有一袋子饼我倒也没多想。

次日,当我早上遛完弯走进房间,这股味道扑鼻而来。发生了什么?脑子里一万个问号,我才出去十几分钟,倒也不至如此?

进门后我看到护工阿姨坐在老太太床位旁在吃她的早餐,人坐在板凳上,左手正拿着昨天下午我在窗沿上看到的塑料袋,里面果然是两个很大的面饼,像是发面饼但看着又硬邦邦;右手拿着一双筷子,正在夹咸菜,咸菜放在身前的另一张板凳上。

“在吃早饭呐?”我打了声招呼。

“是啊”阿姨边吃边答。

离护工阿姨越近,味道越重,我也终于明白,原来这两天的味道来源于阿姨面前的饭菜,可能是咸菜腌出来的味道?或者是饼子上加了什么作料的味道?

我回到床上小憩,不一会护工阿姨吃好了早饭,她走过来,把没吃完的饼和咸菜又打包好,放到了窗沿上。原来,饼做的这么大,是为了吃的久一点。

“阿姨,热水间有冰箱,也有微波炉,你放到冰箱里,微波加热吃呀,你放窗边不是又凉又硬。”

“微波炉加热就不好吃了,放在室外就行。”

不久又到了饭点,阿姨的午饭还是窗外的一袋子干粮,可能晚饭也是,可能次日的早饭也是,直到那两个饼吃完,再拿来新的饼。

后来听护工阿姨和22号床新阿姨聊天得知,她家在安徽省某县,为了挣些钱补贴家用,跑来南京做护工。护工费用一天元,医院会不会有抽成,也不知道她是不是要做满一个月30天,更不知道她在南京住哪里,几时回家一次。人间非净土,众生皆苦,唯有自渡。当然众生也各有各的幸福,阿姨的幸福一定是支撑她远离家乡,在外做工的动力。

——一个瞎养了儿子的阿姨——

如前所述,4月7号下午,22号床新来了位阿姨。阿姨是在儿子的陪同下来的,但进门后,儿子把行李往地上一放,还没等到老妈坐下,转身就要离开。

——“我走了”

——“你就走了啊”

——“我不走干嘛,你住呗”

我直接惊呆,她儿子莫不是急着去生产。

儿子刚走,医生带着护士便进来了。

医生问:“家属呢?”

阿姨答:“家属走了。”

医生同款惊呆:“怎么走了?啥也没干呢,电话喊回来。”

阿姨踌躇了一会说:“算了,不喊了吧。”

……然后医生拿出了四张单子,嘱托阿姨马上按照单子的要求,去做四项检查,按照检查顺序,分别在XX楼XX层XX科室。医生讲了一遍,阿姨没有记住,医生又讲了一遍,阿姨还是没有记住。

热心肠的我又坐不住了,“阿姨,你打电话叫儿子回来吧,做完检查也还得观察呢。”

医生点头称是。“你这也记不住啊,把家属喊回来吧,趁着还没走远。”

阿姨又拒绝,最后无奈,医生在每个单子上标注好做检查的楼层位置和时间,待阿姨复述了一遍走,才让她去做检查。

过了大约2-3个小时,阿姨回来,一脸轻松的说做好了三项检查,明天上午去做最后一项,检查没问题后,明天下午可以安排手术。

是夜,在21号床老太太的折腾下,我和22号床阿姨半夜无眠。

4月8号早,我的主刀医生查房的时候,见我生龙活虎恢复的还可的样子,就让我上午办出院手续回家。

于是,我着急忙慌去办了个手续,然后回来收拾东西,跟护士和病友们告别。彼时,阿姨已经做好了最后一项检查。想到22号床阿姨下午就要做手术,而她又有那样一个不孝儿子,我给阿姨传授了住院经验,给她留下了小便盆和几个成人纸尿裤,望她不要嫌弃。手术当晚不能动身,如果晚上陪护的家属照顾不好,还可以自己解决。罗姐和她男朋友拿来的水果还有一点没有吃完,一并留给了阿姨,还有我提前订好的午饭。

阿姨很开心,要送我出住院楼,虽然我一再表示,一个拉杆箱和一个小书包我完全可以。

我也很开心,出院的时候还有病友相送。但也为这位阿姨担心,一方面担心她家属的质量,另一方面担心如果21床老太太晚上再折腾,刚做完手术的阿姨能不能顶得住。

众生皆苦,祝阿姨一切顺利。

——东病区最活泼的仔——

医生说我大概是整个病区年纪最小的,看来当代年轻人的身体比想象的要好。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习惯,我最常活动的时间是晚上11点,待夜深人静时,挂着血袋,拖着裤子,在楼道里遛弯,路过护士站,跟值夜的护士妹妹打个招呼。早上,病友们都出来活动的时候,尽量不去和大家抢走廊,一般只赶个早晚场。

在医院的几天,是那段时间最为放松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想,也什么都不用管,医院匮乏的饮食,一切都好。

期间看完了最后一本《银河帝国》,书的最后,主人公一行人终于找到了地球,但彼时的地球已经充满了放射性,根本无法靠近,更是早已没有了生命。恰逢那两天日本计划排放核废水入海的消息发出,让人感到一阵讽刺,不知阿西莫夫会不会一语成谶。

期间种草了《大棋局》,看完书后,感觉视野又开阔了许多,也更感国家一路走来之艰难和不易。期间搜刮了很多伯远的古早视频,看他在创造营里一路打怪升级。期间也种草了几位新up主,每天都乐呵呵的看视频。

“象牙塔”虽好,总要回归到现实,这几日的经历也让我成长。走在成年人的路上,每一步都要算数。

------------------我是分界线------------------

感谢王医生、两位吕医生和护士们的照顾;感谢病友们的帮助。

感谢杨梅女士悉心的陪伴。

感谢小许细致的关爱;感谢小白在我倒下后挺身而出。

感谢对我投以关怀的大家!

最后是罗大美,前前后后不辞辛苦的奔波,医院“扫地出门”,还给我预存了一笔巨款,说感谢有些见外,比心!

要跟家人说声抱歉,因为怕家里担心,所以在出院次日才给爸妈讲了这个故事。

也要跟一位好兄弟说声抱歉,理由当面说过但对不起没有,希望千万不要见外,如有下次一定第一时间通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篇住院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