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我家老大阑尾炎住院记录
TUhjnbcbe - 2022/2/10 13:08:00
复方卡力孜然 http://pf.39.net/bdfyy/bdfhl/170222/5229029.html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告诉大家孩子生病的过程,希望大家警惕孩子肚子痛的问题!

事情那,最开始发生在11月14日。

孩子打完新冠疫苗三天后忽然咳嗦。13号周五晚上,老大提出跟爸爸睡,我交代爸爸不要让孩子着凉,孩子就去了。第二天早上,老大回我房间躺着,开始咳嗽。这个冬天我一个人带孩子特别注意,有点感冒的小苗头就赶紧吃药压下去。但是这次咳嗽很奇怪,吃药不好使,病情发展特别迅速。周六还是偶尔咳嗦,周日白天就开始剧烈咳嗦,周日晚上就开始发热。

11月16日。

早上爸爸医院,验了血,说孩子病*感冒,白细胞正常,开了口服阿奇霉素。吃了两天,孩子咳嗦的频次下降,但是每次咳嗦剧烈程度增强。

11月18日。

凌晨四点开始孩子就开始呕吐,十来次,因为胃里没有东西,孩子就吐水,吐*水。早上八点的时候,孩子睡了。孩子一天躺在床上,浑浑噩噩,又开始发热。傍晚的时候,孩子开始说肚子痛,提前让爸爸下班,晚上我医院。

在石景山儿科做了B超和验血,B超没发现问题,发现白细胞增加,改成吃口服头孢。

11月19日。

孩子还是说肚子痛,咳嗦减轻,没什么胃口,一天都的躺在床上,只有看动画片的时候,肚子不痛也不难受。

晚上的时候,爸医院急诊,白细胞增加很多,感染严重,看的是内科,医生给孩子开了胸部CT,然后输头孢,并让我们第二天门诊看感染科。同日,老二也出现感冒症状,开始咳嗦发热。

11月20日。

20日是周六,医院感染科不开诊,挂的是发热内科,两个孩子都挂号了。早上,老大情绪激动,医院,医院在护士台被告知,疫情期间,两个孩子同时发热不能看门诊,得联系社区,医院,我们一合计这样太耽误时间,结果我们策略是换一个人去护士台,就说一个发热一个不发热。我在那一刻开始理解为什么有的人会不服从防疫规定,因为事情很紧急,而且我们也不知道家里有两个发热病人要社医院。

两个孩子被安排在两个诊室,老二的号先被叫到。带老大老二一起进诊室,医生给老二看完,开了验血,然后让老大也在她的诊室看,给老大开了B超,我们全都安排在门诊二楼检验(正常发热门诊有验血的科室,但是B超只能在门诊二层)。

我带老大做B超,爸爸带老二验血。老大B显示阑尾炎穿孔,粪石肠梗阻。医生看了B超结果,说了一句,这孩子一眼就不是内科病,马上给我们转诊到急诊外科。

到了急诊外科开始准备办理住院手续,做了术前检验,因为我家老大还咳嗦有痰,所以需要在术前做评估,能不能进行插管麻醉治疗,好像是因为肺里的痰会影响手术的某项措施。如果不能马上手术,需要保守治疗的感染结束再进行手术。

20日12点,术前检查结果出来,我办理完入院手续,带着孩子去住院,医生经过评估,认为可以手术。住院医师住院前谈话,孩子一个人住院不准探视,不准陪床,问我是否答应。我肯定得答应,这么严重了。下午两点孩子推进手术室,下午五点孩子出手术室,术后医生给我看了孩子的阑尾,黑紫黑紫的,他说孩子的阑尾不会就是这几天出现的问题,应该出现问题很久了,说孩子的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很长的恢复时间,让我做好心理准备。送完孩子,我一个人回家了(上午看完病,老二被爸爸带回家了)。

11月21日

下午两点的时候电话问诊,孩子感染还很严重。

11月22日

下午电话问诊的时候,被告知可以给孩子送个手机跟孩子视频。医院给孩子送了一个手机,跟他视频一会儿,看见我孩子直流眼泪。

11月23日

医院忽然来电话,医院陪床,孩子恢复的很慢,需要住院很久。我马上答应。医院让我去做核算,我收拾东西就去做核算,医院门口做完核算,说是需要24小时出结果,但是网上评论说一般六七个小时就出了,医院在做一次,医院一般四个小时就出结果。结果下午五点我的核算都没出结果,住院病房的人说让我回家,明天再来。晚上他们不倒床了(无陪护病房跟有陪护病房不是一个房间)。

六点的时候,我刚到家了,核算结果出来了。我马上给住院病房打电话,医生问了护士站竟然同意了。可能是他们看到孩子五点时候知道我进不去,哭的很伤心。

晚上七点半,我就来到我儿子的面前。他插着尿管、胃管,还输着液,骨瘦如柴。

11月24日

孩子拔尿管。胃液还很多,胃液多意味着孩子的肠道还是梗阻状态,胃液下不去。孩子精神状很差,瘦的很厉害,体重只有28斤。因为孩子本来就不胖,而且从16号开始生病就吃的很少,我跟医生提出可不可以输静脉脂乳。医生同意。

11月25日

开始输静脉脂乳,但是我坚持没用PICC(从胳膊肘下管通道心脏附近的大静脉),采用静脉滴注,这样做的坏处是废血管,一个血管一般不到一天,就开始慢渗,就得重新扎针。好处是孩子可以不使用输液泵,可以出去溜达促进排气。因为我觉得孩子脂乳也就输几天,不想让他遭罪插PICC。

11月27日

孩子拔胃管。

11月28日

孩子停脂乳。

11月29日

可以进水。

11月30日

停静脉抗生素,开始喝奶,一顿30ML。

这一天,医院把我们转到急诊楼二层的留观病房,这里适合护理要求不高,病情不重的患者。

12月1日

停口服抗生素,奶量60ML,这一样一天涨30毫升。

12月7日

奶量到了ML,忽然通知我们出院,反正出院也是喝奶,所以我们就出院回家。

12月14日。

出院后第一次复查,刘婷婷主任看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啊那个恢复特别慢点小孩啊,在回家喝一星期的奶吧。

12月21日

出院后第二次复查,B超显示还有黏连,刘婷婷主任说可以隔一天吃点粥或面片汤。

年1月4日

术后第三次复查,B超显示还有少量积液和黏连,每天可以吃一次半流食,可以吃一些馄饨和饺子,补充水果跟蔬菜。改成一个月复查一次。

不知不觉快要两个月了。这两个月我总在反思,总在自责,为什么让孩子耽误了治疗。思来想去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的问题

18号的时候,孩子开始说肚子痛,我的第一反应是孩子咳嗽、呕吐太严重引起的腹部肌肉的疼痛。虽然孩子说的是肚子痛的受不了,但是他对一切疼痛的形容词都是**痛的受不了,我没有分清他疼痛的程度。有时候觉得他是挺痛的,以前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有时候他看动画片玩玩具的时候,他又表现的跟正常的时候一样,即便是19号的时候,他看到动画片里威力狗变身的时候,仍然高兴的蹦来蹦去,只要电视不关,他就不喊痛。第二问题是我一个人在家看两个孩子,爸爸每天都去上班,没有料到如此严重,就没请假去看。

二.医院的问题

18号的时候,我医院医院。我医院两个我带不了,我带老大一是我不会开车,二是老二在家会闹。所医院。医生是看B超结果,而B超没显示阑尾的问题,这样就耽误一天的治疗。另外也有医生的问题,我们20医院的内科门诊的时候,那个医生说孩子的肚子这么硬,肯定是外科的问题。我们18医院的时候,医生并没有摸摸孩子的肚子。

三.设备的问题

18医院做B超,那个医生真的很认真的检查孩子的阑尾区域,做了足足十分钟的时间,但是设备就是那种很普通的B超画面,我是一点都看不懂。但是20医院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即便我一点影像学知识都没有,我也能看出这是有问题的,因为那么画面特别清晰,清晰到能看见肚子里有小渣渣,还带着卷曲的绒毛。20日的时候我还医院做过B超,医院的,我哪个都不相信。我想这就是设备跟医生水平的差异。

四.医疗知识匮乏的问题

孩子转诊要住院了我才知道肚子痛是看外科,我概念的外科就是看皮肤与四肢,我觉得肚子里的都是内科。19号的挂急诊的时候,孩子也是挂的内科,可能医生看到了我们的B超单子,就做了胸部CT,没在考虑肚子的问题。这也是我的一个教训,医院看的结果,绝医院,影响医生的判断,耽误病情。

另外的,经过这次劫数,看到的听到的,也让我有一些感触,比如人的本能。

医院,如果他不好好吃药,医院打针。但是他20号的时候,可能真的觉得自己的病很严重了,四点的时候就医院,医院,我跟他说我们预约的号在九点左右,医院等着。真的就是满满的求生欲,想着都让我觉得心酸。有时候我在想,现在有这么发达的医疗环境能治好,要是在以前这病真的就能致死了。但我查询了很多资料,也不是%的死亡率,这就牵扯出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人体的机制。人体进化这么久,还是有一些应急机制的,比如发生阑尾炎穿孔,为什么会形成肠道黏连梗阻就是因为这种机制。腹腔的粘膜固定着人体的肠子,一旦发生穿孔感染,这些网膜会迅速聚拢,把感染源和脓液都包裹住,这样就形成了囊肿,囊肿把坏东西都包住了就不影响其他的腹腔,人可能就不会死亡。但是毕竟这个过程改变了肠道原有的环境、布局,肠道重新建立秩序,就会发生黏连梗阻。我家老大的病恢复很慢,就是因为他的肠道粘膜开始反应,它们准备去包裹住这些穿孔的粪石。这个过程中,进行了手术,这样这些黏连的组织就开始比较懵圈,它们不知道继续包裹还是回到原来的状态,或者说它们慢慢才能想明白要回到原来的状态。所以有人说黏连梗阻的恢复是以年计的,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这次住院接触到很多医护人员,还让我感受到一个词叫——医者仁心。这里我感激我们的手术医生张创辉医生。我们孩子的手术其实介于能做与不能做之间,因为有感染,不利于手术,可是张医生说反正以后都得做,让孩子少遭罪。普通的阑尾炎手术只需要一个小时,但是这次他做了三个小时,我看病历,抽出去毫升脓液,还用0ML盐水反复清洗肠子。在我陪住的这半个月,我差不多前十天天天看见张医生,不止查房的时候看孩子状况,很多时候都是专门过来看一眼孩子的状况。开始的时候,我着急让孩子补充营养,恢复体力,张医生跟我反复强调病情的严重性,直到有一天孩子灌肠之后没有排便,肚子马上又涨起来了,我才理解他说的喝水都会涨是什么情况。

我们住的病房就在护士站的背后,能听见护士站他们说话。急诊病房的病人真的好神奇,少的时候一晚上安安静静的,多的时候,真的忙的这些护士走路都得是小跑。有一天,病房加床都加满了,张医生还在收治病人,护士说没床位了,别收了,张医生却坚持收,他说要是穿孔了怎么办?护士开玩笑的说让他住你床上吧。虽然没有床位了,护士也是半夜去别的病房借床位了。还有我核算出结果已经是晚上六点多了,按理说这医院陪床了,但是医护人员看到我家老大那么伤心,还是马上挪床让我住进去了。碰到家庭困难的住院家长,大家也都很体谅,我对面住了一个白血病孩子的家长,他们自己带着打奶的设备,按规定自己带的设备出了问题容易说不清楚,医院都有租用的设备,医院也都默许了,那个白血病的孩子腹部引流管需要每天都要通管消*,刘婷婷主任看他们困难,还建议他们自己买针和盐水自己通管,省下医疗费用。可以说在住院期间,大概看到的90%以上的医护都是和蔼的,但是%的医护都是认真负责的。

这次住院还改变了我对水滴筹这种平台的看法。以前我是什么样的认识那?一是不到山穷水尽,不能依靠这些捐赠平台。二是,这些平台都是生意,业务员们积极发展业务,就是为了抽一定百分比流量的生意人。但是住院后我看对我对床那对白血病的母子,我改变我之前的想法。他们在东北小县城有个小房子,有个营生的小铺子,这些算是资产,但是对于庞大的医疗费用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我觉得让他们变卖这些资产在寻求帮助真的不现实,一点儿都看不到希望,医院的钱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非医疗的费用,比如车马费、吃住费用,还有住院的非医保项目,水滴筹医院账户,这些非医疗的费用需要自己出,如果真的山穷水尽,出来看病都没办法了。那个母亲为了省下饭钱,就吃米饭和咸菜,她有严重的糖尿病,其实不能吃这么多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她为了省下钱给孩子治病,真的能省就省。医院外边还有她一起看病租房子的母亲,这些都是费用。他们之前的费用大部分都是水滴筹解决的,明年开始还要新的一轮水滴筹,听说孩子的白血病已经好了,但是因为化疗引发的胰腺炎还需要很久的治疗。这个平台虽然被人诟病,可是真的帮到这些应该被帮到的人。明年她们要是还发水滴筹,我一定帮忙还有转发。

最后的感触就是看病还真不是一次就能看完的,看一次并就解决问题的时候真的挺少的。医生跟医生不一样,设备跟设备不一样,这时刻的病态跟另外时刻的病态也不一样。这次我家老大生的病,估计早就有了,他可能之前是慢性阑尾炎,因为他之前经常说肚子痛,又痛的不是很严重,让他吃饭他就说痛,让他看动画片就绝对不会痛了。九月份的时候,医院看过,查过B超,也是没有问题。这次可能是咳嗽引发的急性阑尾炎或者急性阑尾炎引发的咳嗽。我以前不知道小孩子会得阑尾炎,结果一查资料,说是阑尾炎是急诊外科的三大病之一,通过我住院收治的患者比例来看,能达到六成以上。我以为急诊外科住的都是出车祸的孩子,住院这些天我看过的很多病例都跟肠子有关病例。有的孩子血糖忽然升高,高到机器不显示数字,一查肠穿孔;有的孩子总是肚子痛,有感染,开腹一看,肠穿孔;有的孩子总是间歇性的哭闹说肚子痛,结果是肠套叠和肠疝。看所以孩子有病,多看几次没毛病。

最后的最后,希望大家看到我例子,引以为戒,引以为鉴。祝大家新年快乐!

医院相关信息:医院急诊与外科公用一个病房,各有二十来个床位,两个科室的医生独立,但是护理人员统一管理。其中普通外科病房可以陪床,但是估计住院需要排队入院,急诊外科收治的都是急症,必要的时候可以加床,不可以陪床,只有一个小病房有三个床可以陪护,基本上都是长时间住院急重症的病人或者太小的病人需要特别的护理。能不能陪床由剩余床位数和医生决定。陪床没有躺椅也不能打地铺,每个人给一个小凳子,基本前半夜只能坐着,等到半夜一点护士交班后,可以偷偷打个地铺睡到六点。能不能睡着看自己本事,因为门外就是护士站,开灯不说还很嘈杂。另外,急诊病房在急诊门诊二层的留观区域还有四张病床,是给不需要特别护理的长期住院病人。这里医护人员来的比较少,条件很好,有躺椅能睡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家老大阑尾炎住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