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功能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发展到后期所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老年心衰患者,由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老化,功能减退,神经反应迟钝,加上伴有其他慢性疾病,使患者的症状不典型,临床表现令人捉摸不定。
有不少老年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肺部疾病,当出现咳嗽气喘时,常以为老毛病又犯了。其实,有时可能是左心衰竭导致的肺瘀血、支气管黏膜水肿以及分泌物增多而阻碍了呼吸道通气,引起貌似气管炎或哮喘的症状。这种心源性咳嗽的特点是,坐位或站立时症状较轻,躺下较重,并常在夜间睡眠时发作。在治疗上,患者如无合并感染,没有发热、咳吐脓痰等症状,一般用抗生素类药物后起不到治疗作用。
有些右心衰貌似胃肠道炎症。为什么会有此种现象呢?
因为右心功能衰竭时,回流右心的血液受阻,体循环的静脉压就会升高,血液积聚在胃肠道、肝脏、胆等内脏而导致淤血,于是,就会引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若病情严重,胃肠道平滑肌得不到充足的血氧供给,可发生平滑肌缺血性痉挛,致使腹部疼痛难忍和腹泻,就好似患了急性胃肠炎一样。
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发生心衰时,可导致24小时总尿量减少,特点是白天尿少而夜尿相对增多。究其原因,是由于心排血量下降,体循环血流不畅,微循环障碍,致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流经肾脏的血液不足,故白天尿少。到了夜晚卧床睡觉时,回心血量增加,流经肾脏的血液量比白天增多,所以夜间小便多于白天。
心衰引起的浮肿与肾炎引起的浮肿部位不同,肾炎患者出现的水肿多从面部起,尤其是眼睑浮肿在晨起时更为明显,尿液常规检验多有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等;心源性水肿多从足踝、小腿等下垂部位开始,检查尿常规多为正常。老年人出现尿少、浮肿等症状,不要只想到肾脏的问题。
临床上有些老年心衰患者常以精神症状出现,掩盖了凶险的心衰病情。老年人大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如再患有冠心病伴心衰,心功能差而导致心输出量下降,这样就会影响到对大脑的血液供给,加重脑细胞缺血缺氧,引起头昏头晕、烦躁不安等症状。如果同时又有水、电解质紊乱,则会进一步发生脑代谢异常,患者可出现幻视、幻听、谵妄、神志淡漠、昏迷等,使人误认为是得了精神病、中风、脑肿瘤。因此,值得提醒的是,老人突然出现精神症状时,要检查一下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