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
从商业到伦理再到人类命运,我们探讨了细胞培养肉未来的可能性。
动物肉吃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吃培养肉?面对替代型产品的出现,总有消费者会下意识地露出“黑人问号脸”,然后发出类似上面那句“灵*拷问”。但最为这个问题烦恼的其实不是消费者,而是身处这些行业的企业们,和跃跃欲试的投资人。企业的烦恼在于,他们很清楚问题的答案,却不知道怎么说服消费者——根据英国慈善机构OurWorldinData的数据,食物和农业对全球环境有重要影响。与食物相关的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6%,其中牛肉畜牧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最高,生产1kg牛肉要排放99.48kg的温室气体。而畜牧业具有长周期、不稳定的特点,年的猪瘟后,中国大陆生猪的存栏量下降约40%;恶劣的圈养环境还可能造成瘟疫。图源
OurWorldinData过度畜牧对环境的破坏、畜牧业中种源对进口的依赖,还有动物在养殖场、屠宰场遭受的痛苦……无论从环保、科技还是伦理层面看,新蛋白的出现都有积极意义,甚至在将来成为必然。但怎么才能让消费者明白事情的紧迫性?燕麦奶品牌「OATLY」初入中国时没能用“环保牌”教育市场,就说明大众消费者并不会为“人类命运”而支付溢价。这个行业有太多的熵增:已经进入市场的植物奶、植物肉,被许多媒体和消费者看作新消费泡沫的代表。对于还未面市的科技型产品,比如培养肉,很多投资人表示“很好但不知道会怎样”,也很难想象大批消费者会为其买单。杨梓梁对培养肉却非常笃定,一年半前,他放弃BCG的高薪职位,只身投入这场当时国内几乎没人看得懂的冷门赛道,创办生物食品科技公司「CellX」,从组团队到融资,一切都从零开始。而如今,CellX不仅有LeverVC这样的垂直资本加持,还受到了真格基金方爱之的青睐。杨梓梁告诉着陆TouchBase:“前几天刚做了一场试吃,令人惊艳的是,尽管细胞量不大,但是风味非常好,有肉的灵*,鸡有鸡味儿。”又补充道:“因为本身就是肉嘛。”以下为着陆TouchBase与杨梓梁的访谈实录,分赛道、基本面、应用、创业,经着陆TouchBase编辑整理:CellX创始人杨梓梁图源
CellX
01
关于赛道
吃动物的核心问题不在于杀死生命,在于动物也会痛苦
着陆TouchBase:为什么会选择培养肉这个赛道?杨梓梁:创业的原因之一,是我想能够产生大规模的社会影响。之前我在BCG(波士顿咨询)工作,虽然比较光鲜,工资很高,发展前景也不错,但并不能满足自己内心对社会价值的追求。我想通过商业创新带来,就像你们说的“ESG端”的变化。我是比较喜欢美食的一个人,之前非常喜欢去各个国家旅行,去吃各种各样的东西。7年前开始弹性素食后有这样一个想法,通过生产模式端的创新,开发出既能够满足社会价值,又能满足对美食的追求的新蛋白产品。实际上,CellX也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实验基地,我们既是生物技术食品公司,同时也是一支研发美食的团队。着陆TouchBase:为什么会去弹性素食呢?杨梓梁:我最开始是因为同理心。小时候就有类似的想法。我从小到大对于杀生这件事情没有接触,因为从小我也不养猪不杀猪,只有在吃海鲜的时候,才真正跟食材有过接触。初中的时候,家里吃大闸蟹,蒸螃蟹煮活虾,盖着盖子螃蟹还想要出来。我当时还在日记里面写到吃螃蟹让我心里有很多负担,但当时我日记结尾的结论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写的是“很残忍,但是人没有选择,不得不去做。”同理心的种子那时候就埋下了,后来随着知识体系的健全,我重新审视这件事情,觉得是不合理的。上大学之后,我修了几门哲学的课,看到PeterSinger,一个澳大利亚的哲学家,说:“我们吃动物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杀死生命,而在于动物也会感知痛苦。”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同理心层面,觉得吃动物肉会有负担。人类也在慢慢在扩大同理心的圈层:最开始是对同一个范围的人产生同理心,比如同村、同姓的人,慢慢到同一个国家、性别和全人类,之后会慢慢地扩大,扩大到万物生灵。人类的道德差序圈图源
Vox同理心是一方面,畜牧业还有很多其他问题,比如资源利用率很低,这是我作为一个学经济、做商业的人觉得很烦恼的。1卡路里能量来自于30卡路里以上的植物。牛本身需要思考、生活、打嗝放屁,还长了很多人不吃的部位,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这不符合人类社会追求资源可持续的大趋势。养殖业也会产生公共卫生问题。大规模、高密度地养殖动物,很容易造成动物间的交叉感染,自然会导致很多动物源传染病。很多禽流感、猪瘟、疯牛病都是这么来的。抗生素滥用也是大问题。着陆TouchBase:所以你一直对这个赛道念念不忘?杨梓梁:是念念不忘的。我深受一个理念的影响,叫有效利Ta主义。如果你是一个想做好事的人,就要思考如何能最大化自己的社会价值,无论通过你的职业行为,捐赠行为还是购买行为。这个里面价值最大的就在于我们的职业行为。当时我在想哪些领域是我能够作为一个创业者产生实际影响力,做了很多探索,但后来发现答案就在我已经践行很多年的理念里。想做一件自己认同的、能真切地带来实际社会变革的事。培养肉和新蛋白这个行业美妙的地方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新的选择。未来的世界,不再像我当时日记里写的是个没有选择的世界,技术的突破给了我们选择,可以平衡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需求。
消费者并不为“环保”支付溢价
图源
Unslpash着陆TouchBase:现在国内的养殖业存在什么痛点?杨梓梁:一是种猪种牛的育种。养动物也需要最优质的种子,但中国的育种技术和海外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的育种大多数是从海外来的,例如进口牛的冷冻精液。二是大豆的问题。动物饲料里很重要的是蛋白质,比如大豆。所以我们吃肉背后也是吃大豆。但中国的大豆90%以上进口于美国、巴西等国家,如果中国不能进口大豆,又无法自己生产足够大豆,肉类生产就会出现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制约。三是农业畜牧业都是高排放、资源密集的,对水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的需求、碳排放都非常高。这对中国进一步优化环境,也是很大的一个瓶颈。我们想做的是帮助肉的生产企业进行产业升级,转变成更高效、可控、绿色的生产模式。图源
CellX着陆TouchBase:从生命的角度想,当一块肉出现的时候,好像你会觉得它没有生死,也不会想动物是怎么想的。杨梓梁:人早期获得肉类是靠狩猎的,和养殖其实非常不一样。狩猎是有生命的:大草原上,狮子把羊吃了,但羊的一生也是自由的。而现在养殖是羊被关在羊圈里,它生命的意义就是要被吃掉。着陆TouchBase:它的生命从刚开始就是悲观的状态。杨梓梁:对。而且很多生命的产生不是自然的,是为了满足我们吃的需求。生命的高度已经被我们降低了。但是,你让我吃素,天天吃豆腐也不可能,所以现状是我没有选择。CellX就要给大家一个选择。这很重要,也是科技的美妙之处。举个例子。20年前,胰岛素是从动物体内提取的。当时我们只能杀动物救人,没有选择。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合成胰岛素,量反而更大,还更便宜了,还不用动物——这个技术也可以被应用在我们这个行业。着陆TouchBase:这个类比很有意思。用胰岛素这种医药的成就类比,大家好像更能接受、理解。杨梓梁:这是我们行业的一个难点。胰岛素是一种“我不得不”的情况——我不打我就有生命危险了。但对于培养肉来说,部分消费者第一反应会说我现在都吃动物肉吃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吃你这个。培养肉的出现有一些迫切的原因,但这个原因不单单是个人层面的,而更多在国家、社会层面。资源可持续、公共健康、粮食安全这些问题需要大家共同承担。
02
技术突破
着陆TouchBase:你认为培养肉最核心的点或者现在急需解决的痛点是什么?杨梓梁:需要有人把它从实验室带出来带到工厂去工业化生产,以及带到消费者的餐桌上。所以我们公司的定位也比较清晰,CellX就是要做中国第一家把培养肉带上餐桌的公司,商业化最快的技术公司。我们的研发人员时刻都带着“产品导向”和“结果导向”在做研发,从原料的选择、工艺的选择、到产品形态的选择,像工程师一样设计整套系统,然后寻找各个元素中的平衡。培养肉是个很大但是时间线较长的赛道,你如果一直做10年后的事情,我觉得是有价值的,但是也需要先一步步打通整个流程。你需要找到里面最快能够商业化的一条路,先把整个路径打通,把成本降下来,把规模做上去,再探索其他的可能性。图源
CellX着陆TouchBase:从技术上来看,培养肉的培育与传统的合成生物学相比有什么不同,以及借鉴了合成生物学的什么部分呢?杨梓梁:合成生物学更多通过微生物发酵来产目标的附属产品,但其实我们最核心的是通过哺乳细胞大规模的培养来获得细胞。着陆ToucBase:我们比传统的合成生物学要难吗?杨梓梁:底层还是很类似的,就是通过新的生物制造的方式来制造新材料。但我们是通过动物细胞,而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一般来说比微生物要难,因为你看,从生物的复杂度上动物比微生物就复杂很多,需要更多的时间研发,但也意味着壁垒更高。但哺乳细胞培养也有很多的例子在应用,主要是在生物医药行业里面抗体和疫苗的生产,其实就是通过哺乳细胞的培养来产目标产物,所以本身已经有很多是可以借鉴的。着陆TouchBase:在技术方面的突破主要有哪些点?杨梓梁:第一,我们已经突破了很多底层的技术,包括细胞系培养基都有很大的突破。我们下一步要突破的是工艺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如何能够稳定地、低成本地、符合质量安全地进行生产。我们会很借鉴传统的生物医药行业,很多的人才、合作伙伴都是从这个行业里面出来的,本身这个行业就是有很多成熟的体系可借鉴,但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做一个创新。但传统的生物工艺是做疫苗、做抗体的,和我们最核心的出发点不一样,另外关于审批工艺的要求也是超乎寻常的高。举个例子,我们在做高密度的培养体系的搭建,就是单位体积的培养基产的细胞要更高,降成本是我们的关键。着陆TouchBase:除了成本本身,还有什么是需要突破的吗?杨梓梁:产品也是需要开发的。我们内部做了很多次品鉴会,上周就刚刚新做了一次,让我很惊艳的是,尽管本身的细胞量不大,也没来得及做很多批次的产品迭代和开发,但是细胞本身的风味非常好,就会有动物肉本身的风味,有肉的灵*:鸡肉有鸡肉味儿,牛肉有牛肉味儿,这就非常重要了。植物肉需要一些香精香料的添加,来掩盖掉豆腥味。但我们的产品本身就是肉,这是最大的一个差别。图源
CellX饲养育种的过程对肉的风味有一定影响,培养肉也类似,比如培养基的来源、工艺体系。等到我们有稳定的大量的肉的产能之后,会去做更多新的产品的开发,既能够满足成本和产量的稳定,还能够更好吃。
03
新科技产品的未来模式
培养肉的第一次面世:赛博朋克风
着陆TouchBase:我们进入市场的第一个场景大概会是什么?你设想过吗?杨梓梁: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