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HER2ADC创新浪潮科伦荣昌复星
TUhjnbcbe - 2023/2/18 12:10:00

HER2ADC创新浪潮!科伦、荣昌、复星...竞技特长几何?

来源:药智网/笃行

据悉,在今年即将召开的ESMO上,DS-与T-DM1头对头的DESTINY-Breast03研究成果将以“最新突破摘要”(LBA,Late-breakingAbstract)形式重磅亮相,这一数据被认为是本次大会最重要、最具轰动性的研究成果。

我国HER2ADC药物的竞争趋于激烈,继T-DM1获批上市后,6月9日,荣昌生物的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RC48)获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除了荣昌生物外,浙江医药、科伦药业、嘉和生物、复星医药等亦深耕于此,未来,HER2ADC竞争格局如何,本文将一探究竟。

(一)T-DM1:国内首个上市的ADC药物

Kadcyla(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是一款HER2ADC药物,于年获FDA批准上市,先后获批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和接受新辅助治疗后残存病灶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年1月,T-DM1获NMPA批准上市,适应症为接受紫杉烷类联合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新辅助治疗后,仍残存侵袭性病灶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

在结构的设计上,T-DM1采用曲妥珠单抗,细胞*药物采用了微管蛋白抑制剂DM1,连接子采用MCCLinker。T-DM1作为早期的ADC药物,其结构设计存在不足,在payload的选择上,DM1*性有限,不及同为微管蛋白抑制剂的MMAE和MMAF,纵观上市的ADC药物,仅T-DM1采取了DM1作为Payload;此外,由于采用不可裂解的linker,尽管稳定性提升,但不具有旁观者效应(BystanderEffect)。

从作用机制上,T-DM1可与细胞膜表面HER2受体的第Ⅳ亚区结合,内吞后并经溶酶体降解后,在细胞质中释放细胞*素DM1,破坏细胞的微管蛋白,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此外,T-DM1经细胞膜内吞后,进入胞内体,部分T-DM1与FcRn结合,经过FcRn介导的再循环被排出膜外,提升药物半衰期。

图:T-DM1作用机制

数据来源:Roche

上市以来,凭借乳腺癌广泛的患者群体和独特的治疗机制,T-DM1全球销售额持续攀升,年全球销售额17.45亿瑞士法郎,接近20亿美元,同比增长25%。但在国内市场,T-DM1的销售额难言乐观,根据wind医药库,T-DM1在医院销售额仅万元,一方面,T-DM1售价较高,即使考虑赠药计划,年治疗费用依然高达26万元;另一方面,适应症较窄且偏,适应症中新辅助化疗限制了患者数量。

(二)维迪西妥单抗:首个上市的国产ADC药物

维迪西妥单抗(RC48)是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HER2ADC药物,年6月9日,维迪西妥单抗获NMPA批准上市,适应症为至少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的HER2过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8月26日,CDE

1
查看完整版本: HER2ADC创新浪潮科伦荣昌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