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人教版2019选修142特异性免
TUhjnbcbe - 2023/2/24 8:55:00

人教版()选修1《4.2特异性免疫》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3分)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2.(3分)下列关于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和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的叙述(
  )

A.能释放抗体的免疫细胞不参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B.能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某T细胞只参与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  

C.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能将含抗原的细胞及其抗原消灭  

D.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中抗原呈递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3.(3分)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性T细胞和B细胞分化得到的细胞都能识别抗原  

B.与B细胞相比,浆细胞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D.细胞*性T细胞与相应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释放出抗原

4.(3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H5N1侵入人体后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免疫反应(X为有关物质),下列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

A.禽流感病*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  

B.细胞*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X物质,X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性T细胞  

D.只有靶细胞参与细胞*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5.(3分)如图所示为SARS病*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在人体内环境中的相关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子代SARS病*,其RNA有的来源于RNA复制、有的来源DNA转录过程  

B.②、③、⑥、⑦、⑧过程产生的细胞和物质均有特异性识别作用  

C.④过程是c进入靶细胞内,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并消灭子代SARS病*  

D.某人注射了SARS疫苗,但随后仍然感染了SARS病*而患病,可能是由b和记忆细胞失活导致的

6.(3分)下列有关细胞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侵入机体可引起细胞免疫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细胞*性T细胞可直接清除抗原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细胞*性T细胞

7.(3分)体液免疫中根据B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是否需要T细胞辅助,将抗原分为TD抗原和TI抗原,大多数病原体(如病*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病*侵染会引起机体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TI抗原只会引起体液免疫  

B.先天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体内没有T细胞,但不会影响TI抗原的免疫过程  

C.在特异性免疫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针对TI抗原引起的免疫,当相同抗原再次侵染,体内抗体水平与初次侵染大致相同

8.(3分)如图是人体对某病*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Ⅰ~Ⅶ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侵入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  

B.再次接触抗原时,Ⅳ、Ⅵ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C.T细胞只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  

D.图中Ⅱ、Ⅲ、Ⅳ、V、Ⅵ、Ⅶ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9.(3分)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以下关于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①②③分别是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  

B.图中细胞⑤不具有识别作用  

C.只依靠该过程,人体就可以消灭结核分枝杆菌、流感病*等抗原  

D.图中物质l为细胞因子,物质2为抗体

10.(3分)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细胞短且所含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相对发达  

B.辅助性T细胞受刺激后能分泌细胞因子和形成相应的记忆T细胞  

C.病*侵入细胞后,细胞*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  

D.同种感冒病*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除病*

11.(3分)研究发现,人体免疫系统会对B淋巴细胞进行两次选择。第一次选择发生在骨髓中,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存活下来;第二次选择发生在淋巴结或脾脏中,外来抗原入侵后(
  )

A.骨髓、淋巴结、脾脏等属于免疫器官  

B.第二次选择后,存活下来的是浆细胞  

C.被病*感染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将病*彻底清除  

D.两次选择中,B淋巴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种类不同

12.(3分)如图为人体内几种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机制的图解,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某种物质(
  )

A.人体内的细胞⑩有吞噬细胞等  

B.图中细胞④⑤分别代表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  

C.④将抗原传递给⑤,促使⑤增殖、分化出相应的免疫细胞  

D.初次感染病*以后,机体会产生⑦和⑨两种细胞

二、非选择题

13.图甲表示某种病*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内抗体产生、病*增殖与疾病程度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a、b、c中表示疾病程度的曲线是  ,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  。

(2)再次感染与初次感染相比,体内抗体产生明显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请在图乙中用曲线表示该病*第二次感染人体时,人体内抗体产生与疾病程度的关系(用文字注明对应曲线名称)。

14.人乳头瘤病*(HPV)为DNA病*,已知的亚型有多种,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图1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做出的免疫应答示意图

(1)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作  。图1中甲是  细胞,其功能是  。

(2)图1示过程称为  免疫,不能清除HPV病*。

(3)若要完全清除HPV病*,还需要体液免疫参与,过程如图2。即:大多数病原体经过[A]  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传递给  细胞,一些病原体可以直接和[C]  细胞接触。[C]受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D]  细胞和[E]  细胞,前者能产生物质[F]  ,物质[F]的化学本质是  。

(4)目前,针对HPV已经研制出预防效果较好的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HPV疫苗价数越多,为得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医生建议半年内三次注射疫苗  。

15.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是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  (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  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  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  。

(4)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1、2组结果表明  ;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  ,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试题解析

1.解:A、T细胞和B细胞会增殖,故A错误;

B、浆细胞能合成分泌抗体,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更多;

C、多数情况下,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

D、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故选:A。

2.解:A、能释放抗体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A正确;

B、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B错误;

C、细胞免疫只能使含抗原的细胞裂解死亡并释放出抗原,C错误;

D、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抗原。

故选:A。

3.解:A、B细胞分化得到的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B、浆细胞能合成与分泌大量的抗体,其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较多;

C、多数情况下,最终被吞噬细胞消化;

D、效应T细胞与相应靶细胞密切接触,D正确。

故选:A。

4.解:A、禽流感病*刺激T细胞后,细胞周期变短;

B、X物质是细胞膜上的抗原决定簇,B错误;

C、T细胞在胸腺中分化成熟;

D、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

故选:A。

5.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其RNA只来源于DNA转录过程;

B、⑥过程产生的细胞为浆细胞,B错误;

C、c为效应T细胞,同时将抗原暴露到体液中,C错误;

D、某人注射了SARS疫苗,可能是由b(抗体)和记忆细胞失活导致的。

故选:D。

6.解:A、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A正确;

B、细胞免疫主要是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B正确;

C、活化的细胞*性T细胞只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错误;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D正确。

故选:C。

7.解:A、病*属于TD抗原,TI抗原只会引起体液免疫;

B、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而TI抗原产生免疫的过程不需要T细胞的参与,B正确;

C、活化的B细胞也会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

D、分析图解可知,因此针对TI抗原引起的免疫,体内抗体水平与初次侵染大致相同。

故选:C。

8.解:A、病*侵染能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需要靠细胞免疫将靶细胞裂解,从而再次借助体液免疫将其消灭;

B、只有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Ⅵ(记忆B细胞)才能迅速增殖,B错误;

C、从题图中看出,又参与体液免疫;

D、图中Ⅱ、Ⅲ、Ⅳ、V、Ⅵ、细胞*性T细胞、B细胞、浆细胞,D错误。

故选:A。

9.解:A、据图分析可知、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记忆B细胞,A正确;

B、细胞⑤为浆细胞,但不具有识别作用;

C、结核分枝杆菌,将其消灭,C错误;

D、图中物质1为细胞③(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D正确。

故选:C。

10.解:A、浆细胞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来的。抗体是蛋白质、内质网,但当它完成使命以后,而记忆细胞能够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生存并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A正确;

B、辅助性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分泌细胞因子,B正确;

C、病*入侵细胞,使之裂解,C正确;

D、感冒病*作为抗原,是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的,并且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D错误。

故选:ABC。

11.解:A、骨髓、脾脏,A正确;

B、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仍是B淋巴细胞,B错误;

C、被病*感染后,C正确;

D、两次选择中淋巴细胞识别的物质不同,D正确。

故选:ACD。

12.解:A、细胞⑩是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

BC、图中细胞④能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可促进细胞⑤(B细胞)增殖,B正确;

D、初次感染病*以后,所以机体可以产生[⑦]记忆B细胞和[⑨]记忆T细胞两种细胞。

故选:ABD。

13.解:(1)抗体的产生是在病*感染以后,且渐渐增多至稳定水平。人患病应是从病*感染开始,在抗体产生以后,疾病程度将不断下降。

(2)再次感染时,由于初次感染时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受抗原刺激时,形成大量的浆细胞。

(3)病*第二次感染人体时,人体内抗体产生与疾病程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

(1)bc

(2)增加记忆细胞再次受抗原刺激时,迅速增殖分化,继而产生大量抗体

(3)如图所示

14.解:(1)人乳头瘤病*(HPV)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图中4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作用是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

(2)图示过程主要是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效应T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的过程,细胞免疫不能清除病原体。

(3)若要完全清除HPV病*,还需要体液免疫参与,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暴露出来,再呈递给[C]B细胞,前者能产生物质[F]抗体。

(4)我国普遍使用四价疫苗,由于初次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医生建议半年内三次注射疫苗。

故答案为:

(1)抗原效应T,分泌淋巴因子

(2)细胞

(3)吞噬TB浆抗体

(4)初次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再次免疫会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15.解:(1)强调小分子有机物,则疟原虫生活与细胞分裂需要的有机物有单糖、核苷酸。

(2)疟原虫侵入红细胞时首先需识别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然后再与其相结合。

(3)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清除,变异产生了不同抗原。

(4)①比较表格中1、2组的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又由4,说明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的差异性。

②实验中将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换成人体细胞的线粒体后,能为临床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故答案为:

(1)单糖、氨基酸、脂肪酸

(2)识别

(3)特异生存与繁衍

(4)①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

②人体细胞的线粒体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2019选修142特异性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