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者叶茂,源浚者流长。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中创新创造的活力之源,优良的营商环境则是承载企业的厚壤沃土。
近年来,苏州市统一战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的各项部署,始终坚持*治引领,加强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效能。立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以激发企业活力,推进动能转换、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增总量、扩规模、提质效。
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携手奋进,深入推进全市民营企业凝心聚力、协同创新,不断巩固民营经济重要地位,解决好企业发展实际遇到的难题,千方百计推动民营企业做大规模、做优做强,让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经脉”畅通、“气血”充盈,成为催生新动能、增强新动力的重要源泉,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共同谱写苏州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活力新篇。
夯实“发力点”为民营经济“强根铸*”
苏州市统战系统和工商联系统始终坚持*治引领,以*建带会建,市、县两级成立总商会*委,市工商联直属商会*组织覆盖率%,有效带动商会会员健康成长。积极反映会员诉求,畅通*企沟通,不断织密服务网络,通过举办“金企联”沙龙、“1+N”部门合作机制、民营企业家季度座谈会、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持续搭建苏商创业创新平台,让民营企业大显身手。
截至年8月底,苏州共有家所属商会组织,其中行业商会家、异地商会家、乡镇街道商会家、市场、园区、村商会等其他商会38家。全国“四好”商会全省第一、商会总数全省第一、“五好”县级工商联全覆盖,吴江区盛泽镇*家溪商会开创行*村商会获评全国“四好”商会之先河。
与此同时,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以“四信”和“守法诚信”为重点,发挥商(协)会*治引领的主阵地作用,根据地域特点、行业特色和会员企业的规模和个性化需求,分类指导、区别对待,通过印发诚信经营“三字诀”、邀请专家讲授、开展“四信”大讨论、举办主题教育知识竞赛、开展向“时代楷模”学习以及组织参与“万企帮万村”“万企联万村”行动等,教育引导广大会员*治上自信、发展上自强、守法上自觉,逐步建立思想*治教育长效工作机制。
无论是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加强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还是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苏州各级工商联组织始终不忘初心,持续加强组织建设,当好桥梁纽带,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以商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企业创新发展夯实“发力点”,培育更多“*治引领好、队伍建设好、服务发展好、自律规范好”的新时代商会先进示范。
解锁“换挡点”促民营企业转换动能
匠心筑梦,矢志笃行。面对经济发展中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态势,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潜能,提升民营企业协同创新能力,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也成为苏州各级统战部门和工商联组织着力解好的“必答题”。
以长策促长效,培塑民企创新“长技”。苏州各级工商联组织不断提升履职能力,积极构建并优化各类涉企服务载体,结合实际广泛开展特色活动。广大商(协)会坚持把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作为履职根基,结合自身建设发展实际,在调查研究、*策解读、教育培训、金融惠企、行业自律、*企互动、校企对接、交流联谊等方面搭建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服务平台,不断强化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作用,不断强化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方法途径。
苏州各级工商联组织积极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引导会员企业依法治企、依法纳税、依法经营,深化开展“法律三进”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工商联等部门举办的各类法律讲座和论坛,并在商(协)会和会员中开展普法学法大讨论,有效增强企业的法治意识,营造起浓厚的学习教育氛围。协同落实“万所联万会”的各项工作,广泛开展送*策、送法律服务,依托商会法律顾问团的力量,努力把法治教育做细做实,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各市属商(协)会相继建立起人民调解委员会,覆盖率达到%,近年来累计受理和调解各类纠纷余件,满意率达到99%。
与此同时,各级工商联组织多渠道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拓宽融资渠道、助力科技创新、开展经贸交流等方面推进多项务实举措。通过持续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吸纳商(协)会有效参与。近年来举办各类学习会、研讨会及考察活动50余场(次),参加人员人次;组织余家企业参加20多场次境内外来苏举办的各类推介会、洽谈会等经贸交流活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找准创新转型突破口,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核”产品。
延伸“服务链”打造民企创新“生态圈”
不止于“带上路、扶上马,送一程”,还要激活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让民企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苏州市各级商会着力构建民企联动共创的生态圈,以单个商(协)会为中心,在单一商(协)会的内部“小圈循环”之外搭建不同商(协)会之间的“中圈联系”,进而构建由*府部门、社会机构、市场、企业与行业商(协)会、异地商会等多方参与、深度合作的“外圈平台”,形成各个类型组织间资源互动、跨界发展、产业链融合的蓬勃生态。从而强化各层级、各组织之间建立联系渠道,在各渠道之间挖掘合作潜能,用渠道的畅通激发生态活力,用成果的互动彰显生态效益,用*策的落实引导生态发展。
通过创造性地建立“1+N”工作机制,截至目前,苏州市工商联已经与20余家*委、*府部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建立了工作联系。众多部门为工商联及其所属商(协)会赋能,使得工商联及其所属商(协)会影响力、凝聚力得到大幅提升,工作质效显著增强;也使得工商联作为桥梁纽带更密更实、更加牢固,商(协)会向*委和*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的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今年以来,苏州市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商(协)会深入开展行业调研,及时反映问题诉求,将行业企业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民营企业信息直报》的方式上报市委、市*府,共报送10余期,每期均得到市委、市*府主要领导批示。组织餐饮、百货、物流、旅游等服务业领域商(协)会负责人参加助企复产*策座谈会,参与惠企纾困帮扶*策起草制定实施全过程,为一系列市级惠企纾困*策的出台提供来自发展最前沿的第一手参考资料,并推动相关*策落地落实。
锐意改革、主动提标、聚力赋能。展望未来,苏州全市工商联系统将进一步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产业发展新趋势,有效提高行业商(协)会组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的覆盖率,积极投身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以服务作为善作善成,久久为功。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优势特色要竞争力,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加注重培育发展新动能,在民营经济的创新之路上不断筑牢追赶超越的坚实支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